文/陳彩霞
《人生七年》紀錄片中,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你沒法給孩子任何實質的東西,但良好的教育會讓他們終身受用”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有人說,所謂幸運:從小便有一個良好的、有愛的生長背景和環境,家庭和諧父母關系和睦。
也有人說,所謂不幸:童年長期處于一個缺愛或壓抑、放縱的環境,很難培養出健全的人格。
今年又不回家過年,一個人留在佛山,去年一個人留在廣州,有的人說我的心很大,作為一個女孩子,一年到頭,家都不愿意回去。也有人說,我是在逃避一些什么。還有人說,我這樣子做明顯不安分。
有時候啊,嘴巴長在別人那里,真的是沒法反駁,只能調整自己的心態,活好自己的人生。
那天晚上,我三嫂也很疑問?她說你真的不想家嗎?看你很淡定的樣子。我說沒什么想不想吧,已經習慣了一個人了。
于是我就跟三嫂講起小時候成長的經歷,從12歲開始,我就一個人獨立生活,一個人買菜,一個人煮飯,一個人上學,一個人做作業,一個人去看病,一個人熬過了所有……想起那個12歲的我,小小的我,經常被同學們欺負,被老師看不起,被最親近的人誤解。晚上睡覺,一個人經常做噩夢,貓哭的聲音就如同孩子哭的聲音一樣,經常大半夜被嚇醒,醒來覺得很無助,就又哭了。因為一個人從小熬過了這么多,所以家對于我來說沒有多大的溫暖了。
而且呢,那時候奶奶挺年輕的,爸爸那時候叫他過來陪陪我,奶奶不愿意就算了,還用各種語言攻擊。有什么吃的,從來都不會說分給我,其他叔叔的孩子都有,唯獨除我之外。奶奶的所作所為,讓我覺得很心酸。
講完自己的經歷以及奶奶對我的態度后。
她恍然大悟,說著:“我終于明白你為什么不想回家了。”
她說:“媽媽的心真大,這么小也舍得留你下來,在農村里面一個人生活。”
她還說:“她的童年是很幸福的,有爸爸媽媽的疼愛,有哥哥弟弟的保護,反正童年就是無憂無慮的。”
原生家庭的愛,影響真的很大。相比于我三嫂在一個有愛并且溫暖的家庭里長大,現在她的心態真的很好。
每次我姐妹結婚,回家送姐妹出嫁的時候,到了家里,看到我亂糟糟的房間,我真的是悶了一口氣,心里想的,為什么我出門前,我房間整理的干干凈凈,回來后,我房間搞得亂七八糟的,看到那種場景,我真的很生氣,每次去同學家,看到人家的爸爸媽媽整理的干干凈凈,整整齊齊,還把女兒的房間鎖好,那種細節的關心和愛意我真的很羨慕。
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導致我對家里沒有多大的愛意。本來在外面就那么辛苦,回到家里又看到如此亂,真心沒心情。
現在的我,很多事情都是為自己而活了。照顧好自己,自己想要什么,就努力去爭取。因為我清楚的明白,在這個世界上并沒有什么感同身受的事情。包括你所處在于原生家庭和你遇見的人。
請問你是被童年治愈還是治愈童年的人?無論你是處于童年治愈,還是治愈童年,都請你照顧好自己,未來可期,一切都會如你所愿!
作者簡介: 你好啊,我是Anna,一位獨立行走的96后,工作上是一位編輯工作者,生活上是一位平凡記錄者。這里有我一路成長經歷和三觀,這一路披荊斬棘,只想成為自己喜歡的模樣。熱愛寫作、跑步、爬山、做志愿者、堅信寫給自己看的作品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