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網絡上流行著這樣一種人才能免受親戚的詬病:“有穩定高薪的工作,有兩套房、一輛中等以上的車,有美麗賢惠工作單位穩定的妻子和1-2個可愛聰明的孩子,每年能全家去國外玩一次,時常買得起進口產品。”且不說現在有多少人能夠達到這種標準,現在多少中國的年青人都以這種標準為人生目標,又有多少人在這種比較和奮斗中痛苦不堪。
回過頭來想想,這種標準真的是那么正確的嗎,全世界全中國這么多人,怎么能拿一種標準來衡量所有人的人生呢?
在這種浮華物欲單一價值觀的環境下,如何自我解放呢,現就幾個方面作簡要探索:
簡化生活,以適合自己為目標
有的人喜歡100多塊錢星巴克杯子,有的人覺得用著買酸奶送的杯子也很好,沒有人不會喜歡貴一些好看一些的東西,問題就在于在金額等量的情況下,如何使得“效用最大化”。如果用我免費得到了一個杯子,還可以用100塊錢給媽媽買禮物,或者買幾本書,這種心靈上的滿足感和求知的樂趣遠比一個好看的杯子給我的效用要大。因此,用盡量簡潔實用的生活用品打造你的生活,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高效工作,打通思維拓展的新天地
個人成長專家易仁永澄就是從政府機關系統中學習了目標任務分解的精髓,并應用到個人年度目標系統中的構建中。很多人在金融行業混跡多年,總結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就自己出來成立了自己金融咨詢公司。工作是連接個人與社會的一個平臺,特別是大公司,良好的品牌和架構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在工作時,思維不局限于本職工作,擁有全局性思維,打通各個部門環節的核心業務,充分調動共同價值觀的群體和個人,也能學到更多的東西。高效工作的同時,也要保證休息和玩樂的時間,這樣,就又向自我解放又邁出新的一步。
內心驅動,追求分享與提升
一味追求物質獎勵的人終會迷失在物質的洪流和感情的荒漠中,從長遠來看,做任何事情不要以為有大的回報,多讀書、健身、與父母出游、與好友談心等,不要回到那個靠外在驅動的自己,這些追求是附帶結果而不是自我本身。在追求的過程中,心靈就會得到知識和情感的充盈和豐富,在分享的同時,心靈也會感到安寧和幸福。不矛盾的是,我們在項目落定和商業談判中,又要據理力爭,為公司和自己爭取較大的利益。這種內心驅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甚至是身體的困頓和暫時的迷茫,但是這是值得追求的。因為一味追求物質,我們會陷入更深的牢籠中。
DC?T?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