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自我與改變自我
? ? ? ? ? ? ? ? ? ? ? ? ? ? ? ? ?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書評
生活中總會有許許多多的瑣事,人生總會有各式各樣的目標。而成功者不常有,失敗甚至伴隨一生。或有人認為“失敗乃成功之母”。不可否認,這句話被教師、領導等一系列人掛在嘴上,我也不可否認這句話的正確性。但是,試問一句,假如人生一直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卻不曾有過成功,你覺得這句話是否有任何意義。有人認為再嘗試一次可能就會成功,對的確實有可能,但是更多的還是失敗。并且這種成功可能大部分是因為有了本質性的改變。
那么,我們來談談這種改變?;蛟S本人所述有不妥之處,讀者可探討之。
為了論述更為形象,我們來舉個例子。假如你是學生(可能看到這篇文章的有一大部分),為了學業的必要你必須學習一門你十分不喜歡的課程(例如高等數學,又或者相關專業課),并且對你以后有很大的相關性。試想一下該同學的結果會如何?大家可以列舉幾種結果。以下幾種作為參考。
一.該同學隨心所欲,得過且過,最終由于未能通過該課程面領著退學的危機。
二.該同學以完成學業為目的,對于其中知識死記硬背,違背自己的本心,可能成績優秀,可能堪堪過線。雖說完成了學業,但是由于對于該課程有著本能的反抗,不久之后對于其中的知識忘卻了一大部分。同時意味著這對于以后專業性有著很大的影響(轉行者不計入其中)。
三.該同學意味著該課程對于自己的重要性。以及對于該課程反感的原因,著力解決該問題,培養對于行業,對于課程的興趣。結果該同學輕松的學完了該課程,得到了不錯的成績并且有著很大的成就感。
以上是我們在日常工作學習中常常能見到的結果。但是可能未能將這個故事的意義發掘到最大化。
從以上的故事中,我們發現主要圍繞“興趣”、“喜歡”以及“相關”、“死記硬背”。在這里我把興趣看做為本源;把不喜歡看做價值觀;把死記硬背看做個人魅力。
因此以上故事告訴我們要提高自己效能的時候,僅僅靠個人魅力(包括一切極端非極端的方式)只能改變自己量上的變化,要發生本質性的變化害的靠改變自己的本源。而如何改變自己的本源,那么首先得探索自己,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之后如何改變與本書所說一樣要通過原則。對課程不感興趣是該同學對于該課程的本源,培養對該課程的興趣是解決該問題的原則,而死記硬背作為個人魅力來改變對該課程不感興趣的本源只是錯誤價值觀引導下的錯誤方式。
我們可以把正確的價值觀理解為原則,譬如想要贏得別人的信任就要為別人考慮;想要成長就必須要有改變;想要有所收獲就必須不斷付出。這是在這個人類社會和自然社會公認的原理,它客觀的描述了這個世界的本真。而對于價值觀只是對于本真的世界的主觀描述。
因此在探索自己發現自己所面臨的問題正確的處理方式是在原則的引導下不斷的改進自己,而非依據自己的個人魅力(價值觀),改變對事物的態度,行為方式。例如你想要改善與朋友的人際關系,那么你就得為朋友考慮,而不是偽善的通過欺騙的方式獲得別人的好感。即使通過后者可能會取得朋友一時的信任,但是長久以往終會有暴露的一天,關系一會又破裂的一天。
最后用艾略特的一句話結束此次的書評“我們必不可停止探索,而一切探索的盡頭,就是重回原點,并對起點有首次般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