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圍城》 讀后感
? ? ?首先必須得說這本書是高中的一個朋友送的,作為生日禮物,現在已經兩年了但是自己從來沒有下過決心把它看完,直到一個老鐵跟我分享了這個讀書群,也剛好電腦壞了閑出很多時間來才鼓了一口氣花了兩天時間一口氣讀完。起初讀這本書的時候,實在覺得有點索然無味,不過越讀到后面越是提起精神,不得不說圍城這個名字起的非常好,這本書的封面上寫了一句話讓我印象無比深刻:圍在城里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沖進入,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這句話印稱的是故事的主人公方鴻漸留洋歸來的真實生活寫照。方鴻漸從在游輪上追鮑小姐失敗到追求唐小姐,到和舊情敵(雖然方鴻漸沒把趙辛楣當情敵,因為方鴻漸壓根不喜歡蘇文紈)一起去三閭大學任職,更是飽受排擠,后來趙辛楣因為和汪太太的親密關系被汪先生抓住,趙辛楣干脆辭了工作去重慶,通行三只剩下孫小姐和方鴻漸,兩人因為謠言最后假戲真做訂了婚,后因為方鴻漸也受到三閭大學內部的黨派影響最終和孫柔嘉一起辭職回到家鄉結婚了。這是方鴻漸職業上的失敗,后來孫柔嘉憑借女大學生的文聘,自己家人的幫助找到的工作比方鴻漸的工資還高,礙于面子的方鴻漸想辭去現在的報亭工作要投靠趙辛楣謀差事,卻遭孫柔嘉的反對,兩人本就各種小吵小鬧這次更是鬧的更大,最終以方鴻漸失去工作,一個人在結婚后的新家被深深傷害的愛情受傷著過時的鐘終了。小說以方鴻漸婚姻職業雙失敗告終。借用小說的最后一句話來說就是:這個時間落伍的計時機無意中包涵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于一切語言、一切啼笑。
? ? ?這本小說有九個小章節,我不懂為什么作者將它劃分為九個小章節,所以我每讀完一個章節就用最短的話將這個章節的內容記錄下來,綜合起來就是:
1. 印度洋法國游輪上方鴻漸辦假博士學聘先追鮑小姐后追蘇小姐。
2. 方鴻漸與蘇小姐各回各家,方鴻漸收呂校長邀請做了一次失敗的演講間接導致與許二小姐做媒失敗。戰事忽響,與家人分散逃到上海,后與張小姐相親失敗。
3. 方鴻漸表面與蘇小姐談戀愛,實則對其表妹唐小姐暗地動心,結果均以失敗告終。
4. 方鴻漸與舊情敵趙辛楣,孫小姐等人去了三閭大學教書,蘇小姐與曹元朗訂婚。
5. 方鴻漸、趙辛楣去三閭大學途中重重坎坷,幾經周折終達三閭大學,期間與孫小姐關系密切。
6. 方鴻漸在三閭大學任教期間的爾虞我詐以及三閭大學內部各為黨派的勾心斗角。
7. 趙辛楣與汪太太親密被汪先生捉住,憤然離去,方鴻漸因謠言與孫小姐將錯就錯訂婚。
8. 方鴻漸受三閭大學內部黨派排擠與孫柔嘉離開三閭大學,再會趙辛楣,巧遇蘇文紈,后回家結婚。
9. 方鴻漸沒了工作,與妻子孫柔嘉大吵一架,以家中只剩下餓肚子的方鴻漸一個人和過時的鐘結束。
? ? ?歸納來看不難發現,這九個章節都是以方鴻漸或是愛情或是職業上的失敗來劃分開來的。做為一個流洋歸來的“博士”在那個年代卻是一路不順風不順水,相比較之下,趙辛楣從一開始以低于方鴻漸的姿態出現到最后混得風生水起。以及同樣是留洋博士的蘇文紈卻生活的高高在上,甚至一個女大學生的工資都比他高,靠的妻子來養活家庭。這一切是為什么呢?我認為作者在最后一句話就點明了這一點。方鴻漸作為舊中國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中百善孝為先,以及同家人的通信中都能看出,他對于職業的看法是忠國不做資本主義者的走狗,起初對于愛情的看法是女人不能太有主見和想法。不得不說方鴻漸確實很有口才,能將黑的說成白的,白的說成黑的,但是卻只是一些頑固的舊思想。如果將方鴻漸放在外交部必然是一位優秀的外交人員,但是這樣一個口舌利害之人卻和頑固的舊中國思想結合成一個主人翁形象,其坎坷的經歷更是惹得讀者同情和可笑。綜合歸納起圍城里面塑造的人物形象,方鴻漸便是被舊時代淘汰,卻在戰亂中夾縫生存的舊中國人民的一大代表。蘇文紈是留洋歸來想要新生活并且敢于追求真愛和用于改變自己從而讓自己生活的更好的進步份子代表。趙辛楣是豪情,不計前嫌,敢于拼搏,卻在愛情上屢次飽受挫折的本土中國人代表。蘇柔嘉則是初出世故,什么也不懂但是卻堅強的生活,敢于追求愛情和職業的,隨時代改變自己的進步中國本土女大學生代表。在我看來除了故事的人物中只有這四個是給我印象深刻的主人公。這些人都是被戰亂年代收到高等教育的人被戰亂波及夾縫求生的拼搏事跡。
? ? ?這本書故事情節不算多,但是對話非常經典,是那個時代的產物,反映出那個時代人的品質,但是每次讀到飯局上談話時,總感覺身臨其境,每一個人的每一句話都特別真實,包括現場的氣氛,每一個人每一個舉措甚至每一個微表情都似乎親身在于之交流一樣。這就是錢鍾書先生厲害之處。在那個年代很流行將中文與英文合在一起來說話交流,這樣似乎更能顯示出自己的文化水平。這是那個時代文化碰撞的特點,或者說就是那個時代的特點罷。
? ? ?可能是因為太過無聊,或者是因為趕工看書的原因吧,有許多章節我都只是快速看了一遍就過去了,到后來才發展和我想象中的內容有點差距,這時候才回頭再看一遍,可能還有些章節但現在我還沒有找到真正的解讀,對于某些跑龍套的真的把他當作跑龍套的小人物,并沒有認真分析其人物塑造,所以我會再空閑的時間再追看第二遍,確實這是一部越看越覺得精彩的小說。在讀后感的最后我還是想講書籍封面上那句話當作結尾:圍在城里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沖進入,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