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一臺計算機,你裝了一個系統之后就整天把它擱置在那里,你覺得這臺計算機被實際使用了嗎?沒有。因為CPU整天運行的就是空閑進程。運行空閑進程也是一天,運行大數據量計算的程序也是一天,對于CPU來說同樣的一天,價值卻是完全不一樣的。
大腦也是如此。善于利用思維時間的人,可以無形中比別人多出很多時間,從而實際意義上能比別人多活很多年。
每個人的手表都走得一樣快,但每個人的生命卻不是。認為時間對每個人是均等的是一個錯覺,認為別人有一天,我也有一天,其實根本不是這樣。如果你正在學習一門專業,你使用自己所投入的天數來衡量,很容易會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投入了不少時間,然而其實,“投入時間”這個說法本身就是荒唐的,實際投入的是時間和效率的乘積。你可以“投入”很多時間在一件事情上面,卻發現毫無進展,因為你沒有整天把你要做的事情,要學習的東西常駐在你的大腦中,時刻給予它最高的優先級。你走路的時候吃飯的時候做夢的時候,心念念想的就是這件事情,你的CPU總是分配給它,這個時候你的思維時間就被利用到了極致,你投入的時間就真正等于了實際流逝的時間,因為你的CPU是滿載的。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就像一個個沙漏,每個人的沙漏里裝的沙子總量是相當的(大家都活得差不多長),不同的是,有的人的沙漏頸部較細,有些人的沙漏頸部較粗。那些頸部較細的沙漏能夠抓住每一粒時間之沙,雖然沙子總量一樣,但相對卻擁有更長的生命。
如果你有做總結的習慣,在度過一段時間之后總結自己在某某領域投入了多少時間,建議千萬不要粗略地去計算有多少天下班后拿起書來翻看過,因為這樣你也許會發現書倒是常翻,但領悟卻不見得多深,表面上花的時間不少,收益卻不見得那么大。因為看書并記住書中的東西只是記憶,并沒有涉及推理,只有靠推理才能深入理解一個事物,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這部分推理的過程就是你的思維時間,也是人一生中占據一個顯著比例的“暗時間”,你走路、買菜、洗臉洗手、坐公車、逛街、出游、吃飯、睡覺,所有這些時間都可以成為“暗時間”,你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時間進行思考,反芻和消化平時看和讀的東西,讓你的認識能夠脫離照本宣科的層面。這段時間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日積月累將會產生龐大的效應。
能夠充分利用暗時間的人將無形中多出一大塊生命,你也許會發現這樣的人似乎玩得不比你少,看得不比你多,但不知怎么的就是比你走得更遠。
充分發揮“暗時間”,你的每天不止24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