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荒蠻故事》觀后感
最近看了阿根廷的一部電影《荒蠻故事》。西班牙語電影以其血腥暴力和裸露爆粗,再加上粗獷豪放的西班牙語,儼然形成了西方世界獨樹一幟的電影風格。
《荒蠻故事》由六個長短不一的小故事組成,每一個故事雖然篇幅有限,卻總能高潮迭起,腦洞大開,讓觀眾始料未及。每一個故事發展看似出乎意料,細想卻又是情理之中。但《荒蠻故事》的出彩之處就在于,以平淡無奇開場,分分鐘劇情急轉直下,當你覺得你把握住故事發展的動向時,導演又會筆鋒一轉,跳出套路,站在高潮處嘲笑你的智商。這六個小故事前后并無因果聯系,但其內在情感又是相通的,“憤怒”貫穿始終,所謂“形散而神不散”,無一例外的向觀眾詮釋蘊藏在人類體內的憤怒。
這六個故事,對我印象最深,感觸最深,最有共鳴的是第三個小故事。因此,在此只分享第三個故事的感受。
影片一開始,一個西裝革履的奧迪男駕駛著愛車疾馳在荒郊野外的公路上,伴著詭異的背景音樂一路馳騁。這時,前方出現一輛破車,破到什么地步呢?車上的油漆掉的已經分辨不出車原有的顏色,這樣的車,能開就已經讓人覺得是奇跡了。破車就這樣晃晃悠悠在前面開著,左一下,右一下的變道,不知出于什么目的,故意別奧迪車。奧迪男超車,打開車窗,罵人,豎中指,然后華麗的開走。奧迪男接著向前開,詭異的背景音樂再次響起,開著開著,臨近一座橋時,輪胎壞掉,奧迪男下車檢查。換輪胎途中破車男趕到,嘲笑了奧迪男一番,正當我們覺得事情了結時,好戲才剛剛開始。
破車男回到車里,開動了汽車,先是撞到了奧迪男的保險杠上,接著下車,挑釁的敲奧迪車的玻璃,之后索性毀壞了奧迪車的雨刷,又開始拿起工具猛砸玻璃。在此期間奧迪男坐在車里,在道歉、試圖和解無用后,拿起手機報警,最后只能無奈的坐在駕駛座上,絕望的等待這個野蠻人發完瘋,等待警察的到來。看到車玻璃砸不破后,不甘心就此罷手的破車男直接跳到了發動機艙蓋上,脫了褲子,拉了坨翔,才心滿意足的離開(這段被和諧)。坐到了破車里,準備離開。此時一忍再忍的奧迪男終于忍無可忍,發動了汽車,硬生生的把前面的破車撞下了橋。不料,破車男沒死,頭破血流的爬了上來,要跟奧迪男同歸于盡,奧迪男也是氣急敗壞,接著發動了汽車,想把破車男再次撞到橋下。不料輪胎再次壞掉,車子打滑,自己掉下了橋……之后破車男來到奧迪車里,二人糾纏廝打,破車男試圖點燃油箱,燒死奧迪男,奧迪男死命的抓住破車男不放,最后警察趕到時,只看到了兩具燒焦的糾纏在一起的黑骷髏。
原本健全的兩個人在短短十幾分鐘內紛紛變成了骷髏。
這是故事的全部經過,這也是我感觸最深的一個故事。
我記得早年看韓寒博客時,韓寒戲謔的評論了倆市民因為兩塊錢停車費發生口角,最后上升到拿菜刀當街互砍的新聞;同時又想起了前兩年鬧的沸沸揚揚的“摔嬰案”,韓磊因停車問題跟李某發生口角,最后一氣之下將襁褓里的嬰兒高舉過頭重重摔下……當然,韓磊也已經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這兩個新聞荒謬嗎?恩,是挺荒謬。可它確實存在著。
存在即合理,那么它也理應合理。
就在前天,我在火車站排隊等著買火車票。特地找了個人少的窗口排了起來,但買票那位大叔不知什么原因,動作很慢。站在我前面的一位男子就不耐煩了起來,站在大叔后面直抒胸臆的表達不滿:“干什么呀這么慢,旁邊的隊都走了四五個了這兒一個沒走!”聽他說完,我憐憫的看了看站在他身后的小男孩——應該是他的兒子。我挺為他感到悲哀的,畢竟,自己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的父母。然后那哥們就開始指桑罵槐的表達自己的不滿,各種抖腿,不耐煩。那位大叔買完票后,接下來是一位大媽買票,也不知是什么原因,那位大媽同樣買的也很慢。那哥們又不干了,在后面又開始直抒胸臆:“怎么又這么慢啊,干什么呢!”我又憐憫的看了看他兒子,很乖巧的樣子,不敢說一句話。這時,有一個中年婦女到那哥們旁邊,態度很好的說:“老弟啊,不好意思啊,我火車馬上就開了,能不能讓我先取啊,真的馬上就開了……”我當時心想:“壞了。”果不其然,那哥們沒好氣的說:“你后邊去,憑什么插隊啊?!”沒想到那位中年婦女也不是善茬,前一秒還客客氣氣,聽他說完,馬上換副嘴臉破口大罵:“我X你媽,聽不懂人話啊?!”那男的怎肯罷休,倆人就開始了對罵。那哥們一邊罵著一邊抖腿,佯裝不屑,但即使這樣也難以掩蓋他的尷尬。論罵人,男人怎么會是女人的對手?那中年婦女還是不依不饒,各種惡語接踵而至,高分貝近乎尖叫的女聲回蕩在整個買票大廳,等到罵到差不多,才悻然離去。
此時我看到不敢發一下聲音的小男孩。想起了伊阪幸太郎的一句話:“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只要是生殖系統正常的人,都能成為父母;但不是每個人,都配當父母。
他們的存在是合理的,他們只是“垃圾人”而已。
那個男人,充滿憤怒、不屑、鄙夷、不耐煩,渾身上下的負能量。我們可以稱之為“垃圾人”。他們充滿了沮喪、憤怒、算計、愚昧、無知、失望。就像一個垃圾車,當情緒累積到一定地步后,逮住誰就往誰身上傾倒。這些人大部分是街頭小混混、進城農民工、或者城市老屌絲,其主要特征是,沒受過良好的學校教育,不懂禮教,蔑視規則。由于工作或者生存的壓力,再加上經濟基礎(基本都是窮B,注意,這里沒有歧視,只是陳述事實)和教育背景的限制,生生的壓榨出了人類的自私和殘忍,不懂尊重,喜歡找人發泄不滿等特征。你跟他講道理?不好意思,你那套道理,在他們的世界里行不通。或者說,他們根本沒有任何道理可言,再或者,他們會固執的認為,他們所秉持的觀念就是絕對真理。比如,“看什么看?你看我就是欠抽!”“排隊這么慢,這人肯定傻逼!”“那妞怎么那么年輕就開保時捷?肯定是別人的小三!”…………………………(很多讓你很無語的邏輯和推斷過程,在此不一一贅述)
說了這些,我就是想說,你跟那些人試圖講理是絕對行不通的。哪怕你絕對有理,哪怕你有三寸不爛之舌,但因為你陳述的事實超出了他們的認知范圍,在沒受過系統教育的基礎上,是很難讓他們接受的。他們與我們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他們有自己的“叢林法則”,那是最原始的生存法則。在他們生活的圈子里,滿嘴的生殖器,罵人狠的,拳頭硬的就會受人尊重;反之,如果你一本正經的講道理,得到的只能是不屑和嘲笑。那么這時你又該說了,那我不講理了,能動手就別逼逼,我動手總行吧?OK啊,當然可以,這是你的選擇。但是想想電影里的奧迪男。本來英俊瀟灑的一位高富帥,可能是某企業的高管,追求者無數,人生贏家,前途一片美好。因為招惹了那個“垃圾人的平方”——破車男,最后倆人糾糾纏纏,廝廝打打,同歸于盡了。奧迪男成功的讓破車男離開了這個世界,自己也陪了葬。雖說命本無高低貴賤之分,但我就問問,值嗎?
說這些,不是教大家忍氣吞聲,任由“垃圾人”橫行霸道。而是教大家學會克制,不要沖動,逞一時之快,跟亡命徒們硬碰硬,不然最后的結果只能是“玉屎俱焚”。
這個“垃圾人定律”原型出自《垃圾車法則》這本書,作者大衛菠萊。其中有一句話很簡練的概括了對待“垃圾人”我們應該持有的態度:
“Don’t take it personally. Just smile, wave, wish them well, and then move on.”
“對他們,不要當回事,沖他們微笑、揮手、祝他們好運,然后離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