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水不逍遙
在700米寬的距離內你可以親近兩條大河,親睹兩種以上的文化,親嘗兩種以上的湯味……
? ? ? ? 對,這里是逍遙鎮。
小鎮座落在二水并流的中間地帶,像船,漂而不沉。像行走的船,蕩漾,悠游。
想像一個場景:假如你在鎮中置一高樓,左觀沙河激浪,右探穎河流長,那是何等的愜意?倘是釣友的話,揮桿而去,左釣沙河鯽,右鉤穎河鯉,那又是怎樣的爽快?
這感覺一定是逍遙自在。
小鎮沒叫逍遙之前。很長一段歷史期內被叫作合流,小窯,尤這小窯,想必也是逍遙之音之意的轉稱。
兩水并流而不融,只為留下一片逍遙地。
潁水出嵩山南麓,輾轉而至,沙河源涌伏牛(山),曲流而到,二水近距離的對視一下,各自蜿蜒東去,留下了一個千年古鎮和古鎮的千年傳說。
? ? ? 要說古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代,要說古鎮的繁華則始于明清。繁華的背后是渡口文化,繁華是河里的舟船拖來的。
? ? ? ? 一河漕運尚能帶來賒店鎮(唐河),道口鎮(衛河)等的興盛。兩水(穎河,沙河)通航勢必成就逍遙一鎮。
它曾被譽為沙河四大碼頭之一,更是拉不完的逍遙鎮,晝如浦口,夜似漢口……舟船搭建起來的“逍遙之路"北通許,汴,南行蔡,汝,西連漯,宛,東達周,阜……
? ? ? “逍遙之路"也是財富之路。
? ? ? 往事藏在發月里,藏在紙堆中,藏在河邊老人的記憶里。不說也罷。
? ? ? 如今,小鎮的舊景已不多見。只有一個名叫“龍義和"的老藥鋪還在延續著民國以前的記憶。余下的皆是新況。強屋新樓沿著兩條河的河邊兒向前擴展,欲與河流共比長。
? ? ? 在常社渡口,一只鐵皮劃子從對岸行來,小船在沙河中“橫切",被急流巔的搖搖晃晃,還好,船老大撐篙有術,控舟有方,不一會兒就駛船靠岸,這邊己等了好一會兒的幾個年輕人,并不急于上船,原來他們是前來買魚的。
船老大說,因沙河漲水,這里已停渡多日,他閑的慌,想在河里晃蕩晃蕩,順便練練身手。
? ? ? 穎河呢?
? ? ? 潁考叔之水,靜謐平流,悠悠而行,它沒有沙河的狂放,私毫不知秋汛為何物……
? ? ? ? 街上行人熙熙,機車攘攘,招攬與叫賣聲不絕于耳,平原小鎮充滿了活力。
我突然想到一個有趣的問題:這小鎮人民到底是潁河兒女呢還是沙河兒女?思考好一會兒,答案難尋。又想,最好一街中分,各從一流?,或各自在家門口倒一桶水,看它流向何方?
? ? ? 好燒腦的問題啊,燒的我飄飄忽忽的,好一付樂逍遙的樣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