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幾年房價瘋狂上漲,鬧得人心惶惶,最近廈門政府出臺2016年新限購政策,導致很多人買房受到限制。
其中吳先生就是一個真實的例子。他說,自己手中有一筆閑錢有投資需求,但錯過了年初廈門的漲價潮,又眼睜睜地看著漳州港和角美區域的房價跟著漲了起來。就在他后悔不迭之時,一家廈門房產中介開始積極向他推銷泉州房產的升值空間。“現在廈門限購了,而泉州房價還比較低,首付十幾萬月供幾千元,月租金卻可以高達2500元。小區是當地一中的學區房,而且交通便利生活配套豐富,實在太劃算,趕緊投資。”中介如是游說吳先生。吳先生自己也覺得泉州和廈門挨著近,有像漳州港和角美一樣漲價的潛力,房子又保值,投資肯定不會虧。
第二天,吳先生跟著看房大巴,轟轟烈烈地前往石獅,一到現場,人少人海,看到大家都搶著買,像在菜市場買白菜樣。中介說,一套房子有好多人在排隊等著買,基本上現場來買房人有三分二人買不到房子,房子現在是一天一叫價,你能夠買到房子,算是運氣不錯的。聽完中介的話,吳先生也覺得有道理,也就跟著下了訂金。
不過,“搶”下石獅商品房之后,吳先生開始有點后悔,“現在冷靜下來想想,自己又不去石獅住,買那里的房子干啥?真的能升值嗎?萬一沒人來接我的盤怎么辦?”
后來,聽房地產中介內部一個朋友說,首付13萬元是最小戶型的房源,并且涉及貸款等問題。租金更是扯淡,房子都沒交房,哪來的租金,都是亂承諾。根本不是所謂的學區房,沿線公交車更是只有半個多小時一班,與現實完全不符。
成交一套泉州房源,房產中介機構拿到的分成點數,可達商品房成交價的10%左右,部分項目甚至高達近20%。原來“高傭金”才是房產中介賣力推銷房產最大動力。
當我們買房時,不能完全聽信中介和售樓處的片面之詞,更不能盲目跟風,需要擦亮眼睛,看清事實,再作出決定。
買房跟風行為讓我想起羅一笑事件,文章是一個據說叫羅爾的作家寫的,女兒得了白血病通過賣文賺錢,每轉發一次就有公司給他們捐贈一元錢。中國人講究“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想,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當給這些患者和家庭予幫助,不為別的,只為心底里那一抹悲憫之心和助人之樂。但是,也別在網絡上盲目跟風,被不良商家欺騙,莫讓我們的同情被煽情“調戲”了。
其實還不只買房,社會上有許多跟風現象:炒股買基金跟風、選秀節目跟風,異地求學跟風、出國求學跟風,小孩上興趣班跟風,學生上名校跟風,到商場排隊買東西跟風,這些已經形成一種社會風氣。
對個人而言,“跟風”是一種沒有個人主見的生活和消費方式;對企業而言,“跟風”是一種原創力弱的病態的發展方式;對社會而言,“跟風”狂刮不止,則是一種缺乏創新力的同質化建構方式;對國家而言,“跟風”現象的泛濫,則凸顯了在相關法制缺失下的整體素質亟待提高的現實。“跟風熱”如果聽之任之,將會嚴重危及社會的基本準則和人們的價值觀,必須引起足夠的警惕和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