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小團子媽媽
圖:Susan 課件
2016年,斜杠很火,火到讓不少人迷茫痛苦。起初我也屬于焦慮的那一部分,后來隨著不斷地學習,心才逐漸靜下來。
即使現(xiàn)在讓我做選擇,我的答案也是好好工作,但是不放棄愛好。工作是給斜杠打基礎的,讓你有基礎去學習,給你提供升級打怪的圈子。想要開啟你的多維人生,你至少需要在一個維度上有突出表現(xiàn)。
現(xiàn)實是要兼顧的,夢想也是不能放棄的。于是整理了Susan kuang 關于斜杠的分享筆記,她是國內引進slash的第一人,希望對你能有幫助。
01 ?斜杠青年 到底是什么鬼
其實Susan自己也曾迷茫她沒有準確的定位,精力旺盛,所以聽到slash這個詞就很興奮。原來,這個世界有很多人和我一樣,喜歡折騰。
但是斜杠青年這個詞,也造成了很多誤解。它源于Marci寫的一本書,書中的斜杠和青年并無關系,不知怎么翻譯過來就成了斜杠青年。斜杠的本義是,當一個人擁有多重身份的時候,在名片上會用一個斜杠把它們隔開,表示還有還有等等的意思。
實際上是中老年更有機會實現(xiàn)斜杠,因為有時間,同時也更有資源。他發(fā)表之后收到很多讀者來信,結合大量案例把斜杠組合模式分了五類。
第一種模式非常適合還在探索階段的年輕人,或者興趣愛好的收入不足以支撐生活的人。其實我也屬于第一種,雖然我已經(jīng)不年輕了,主要原因是自己無法脫離職場提供的一些穩(wěn)定的東西。而且也需要不同的場景切換,給自己提供的資源、靈感和提升空間。
第二種是左腦加右腦,感性和理性的組合,除了給我們帶來更開闊的思維,也是互為休息。理性與藝術的結合,當你能擁有完全不同的思維去看待一件事,想必也是非常好的。
第三種是大腦和身體的組合,這種模式讓人相互切換,能夠保持身心健康和生活平衡。如果腦力活動者,能夠發(fā)展個體力勞動的身份,也是非常好的互補。Susan本人除了研發(fā)課程、寫書,她還在教爵士舞。
第四種屬于黃金組合。寫作可以讓你成為某個領域的意見領袖,達到專業(yè)程度就能接到演講邀約,積累足夠的經(jīng)驗就能去開課演講或者做顧問。Marci自己也是這種模式。現(xiàn)在國內許多自媒體人都走的是這條路,這也是知識IP的變現(xiàn)路徑。
第五種斜杠并不是一定要有很多不同的身份,一項工作多項職能也屬于這個范疇,比如CEO。我們都在面臨一個只能越來越斜杠的時代,所以未來的職場可能更需要全才。當網(wǎng)絡變得越來越快,每個人都需要活的像一家公司。
斜杠的概念基本就是這樣,你可以擁有多元化的身份和多元的生活。斜杠,為我們的生命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02 ?斜杠青年 和我有什么關系
其實除了藝術和學術領域以外,大部分事情并不需要你把一生投入才能活的“顯著可識別的優(yōu)勢”,成為博士,也只需要5年的時間。
既然一萬小時不是人生的必然途徑,你是要一條路走到黑,還是體驗多種可能,哪種人生更加美好?這實際上沒有好壞,不過是不同的人生選擇罷了,這選擇和以下三個要素有關:你的價值觀、人生所處的階段、社會家庭允許條件。
不喜歡自己的工作怎么辦?公司花錢是讓你干活的,不是讓你開心的。為了效率,每個人都需要做自己最擅長的事,做多了會覺得枯燥,得不到成長。但卻沒有辦法改變,因為要賺錢養(yǎng)家。那你可以利用工作之外的時間發(fā)展業(yè)余身份,第一種模式就符合這類人群。
有人說我很喜歡現(xiàn)在的工作,但是你如何應對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現(xiàn)在人們外出已經(jīng)很少人帶錢包了,生活越來越便捷。她去硅谷的時候,遇到很多無人駕駛的車,在線支付即可。智能趨勢越來越明顯,結果是大大減少對專業(yè)人才的需求。
人工智能話題的火熱,已經(jīng)沒有力量去阻止了,因為所有的資金都在往里投,有些職業(yè)一定會慢慢消失。最好的對策是讓自己變得更靈活,有更多的選擇,對抗未來的不確定性。Marci書中有句話說聰明人都在發(fā)展不同身份,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的時候能很好的應對。
斜杠,也是一種持續(xù)的探索。比如吳曉波說,作為中國經(jīng)濟的觀察者,最好的體驗方式就是親自參與,而參與的最好方式就是自己創(chuàng)業(yè)。他的斜杠身份是作家/學者/商人,把時間分配好,每種身份都能成為彼此的探索助力。
工業(yè)時代,大家都是好好讀書,在一個領域深耕,因為工作是一個蘿卜一個坑。進入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我們的身份定位也要發(fā)生變化,更加適應時代的變化。
03 ?斜杠青年 你要舍棄什么
有人說斜杠和匠心精神沖突,其實有多重身份并不代表你不能做好你的事。做斜杠,你要舍棄的不是質量,也許是需要聚焦。
比如Susan自己,有教育項目創(chuàng)業(yè)、寫文章、舞蹈。她的團隊開發(fā)50節(jié)課,花了一年,但是自己不滿意也會打算重新研發(fā)。她每周一篇文章,花大約20小時進行思考、查閱資料、寫初稿要一整天。思路完善后還要不斷修改,要檢查錯別字、標點。每次修改要改三分之一的內容,還要找人校對。要自己設計封面。舞蹈也要訓練,會訓練基本功,今年還要去紐約學習。所以每件事投入很多心力。
除了要在藝術和學術上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我們不需要花費那么多的時間。每天花一兩個小時,兩三年你就能做的很好了。有些人有某個領域的頂級任務,也可以做其他的事。比如愛因斯坦除了是科學家,小提琴也拉得很好。
許多人用匠心來反駁斜杠,實際上為自己的懶惰找借口。把刷手機、看美劇、逛淘寶的時間投入到某個興趣、優(yōu)勢、愛好、成長領域上。
當然,把興趣轉化為優(yōu)勢,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刻意練習的。有興趣可能是動力更大,沒有就需要你有更強的意志力上。而且興趣也可以被培養(yǎng),做一些事情獲得成就感可以提升你的興趣。
不過那些自己主業(yè)沒做明白、生存堪憂的人并不適合去嘗試斜杠。你的工作絕不會因為你僅僅換一個新鮮領域而變得相對簡單,反而會更難。那不叫斜杠,只是在不斷轉場,千萬別用選擇代替努力!
工匠精神,不僅僅是行動上與自己死磕。要先有一個設計師的精神——認真觀察自己的生活,仔細揣摩每一個細節(jié),然后大膽構思如何把不完美的現(xiàn)實拼接成一個完美的作品,最后才是像工匠一樣慢慢地打磨。
如何更好的自我管理?在值得投入的事情上花時間。自己不去實踐、不去逼自己開始行動,知道再多知識也沒用。如何把興趣變?yōu)閮?yōu)勢,還是有些小技巧的。你需要走出舒適區(qū),去努力踐行刻意練習。
完美的職業(yè)有三個部分——熱愛、優(yōu)勢以及價值。我愛干,我能干,有需求,而且回報還不錯,如果一份工作沒法同時滿足三種,給自己設計一個多元組合式的生涯也是個好策略。那么,你需要有一種產(chǎn)品思維。
產(chǎn)品在市場上可以滿足他人需求,對他人有價值的才叫做產(chǎn)品
。從我的視角,轉到從你的視角考慮。從我需要、我怎樣到你需要、你怎樣。不是舍棄自我,而是學會真正的換位思考。
講個例子,Susan的親身經(jīng)歷。每本書都有圖書策劃,作者寫東西經(jīng)常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我想表達什么。此時就需要出版人從讀者角度給反饋。你要想你的讀者是誰,有什么需求,你于他們的價值是什么,挖掘出來以讀者能接受的方式寫出來。她說寫書是一件很燒腦的事,因為要從讀者的角度思考。
不管你學什么,要花時間培養(yǎng)優(yōu)勢。逼自己多向前邁一步,把收獲、困難整理出來,以第二人稱分享給他人。堅持下去的動力,當你寫的東西有用,這種意義感、使命感會更容易讓你堅持。為他人繼續(xù),你也會更有動力,這也是我能把寫作堅持下來的緣故。
教,是最好的學習。這個過程知識也會內化,效果成倍增加。這有另外一個好處,吸引很多人關注,產(chǎn)生粉絲。你一定要提供價值,讓他人認可你。這些人不是找來的,而是吸引來的。要靠貨真價實的本領,從你身上能受益,欣賞你的個人魅力。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當他能持續(xù)從你這獲取價值,看著你的成長,就會打造出鐵桿粉絲。用產(chǎn)品化思維打造你的優(yōu)勢,有了大量的粉絲,變現(xiàn)是個自然而然的結果,它從來都不是一個目的。
你可以記錄自己做的事情,每天三件事或者每周重要的三件事。用兩個指標來衡量。一是專注程度,加強版就是心流,專注是興趣和能力的集合。關注自己什么時候專注,哪怕是很短時間,都是你興趣和優(yōu)勢的痕跡。二是精力,精力是優(yōu)勢和價值的集合。只有那些你有優(yōu)勢,同時也能持續(xù)獲得正反饋的事情,你才會精力充沛,越干越有勁。
從現(xiàn)在開始去記錄尋找自己能專注并且有精力去做的事情,然后用AEIOU的方法進一步分析?;顒?環(huán)境-互動-物品-使用者,找出你自己的人生范式吧。
Q&A部分
如何保持精力旺盛?學會給自己做減法,不做不必要的社交、活動,把能量節(jié)省下來用在能自我成長的地方;堅持運動,讓你的精力更加充沛。
如何改善焦慮的情緒?冥想,有許多APP可以下載使用。
當興趣變成工作,因為壓力就開始討厭它怎么辦?這也是一種很有可能的事,如何讓自己喜歡它。自我驅動三要點,一定要覺得這件事對自己有意義的;你的技能會不斷提升;你是有自主選擇的權利,這樣你才會真正喜歡它。
新手媽媽沒有時間怎么辦?成為新手媽媽的時候,時間確實很少,可能會短期有所犧牲??梢缘群⒆由晕⒋笠稽c再去進行更多的嘗試,最好的教育就是家長的言傳身教,當你自己努力勤奮的時候,孩子也會很努力。
錢是非常重要的,生存是第一位的,但并不妨礙你業(yè)余時間做些什么。年輕的時候不斷提升實力,要有經(jīng)濟實力。
不要糾結自己的學歷,花時間打磨技能。
生產(chǎn)好的內容,要相信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的。
一定要培養(yǎng)自己的應用能力,學技能的時候可以去讀一本書《刻意練習》。
另外,小團子媽媽也是一個多重身份的探索者,你可以和她一起成長喲~~
內容源于Susan的分享和古典的《超級個體》,歡迎留言說說你的感想與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