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自殺不是生活應有選項
活了大半輩子,見過許多不同的死法,包括各種離奇的自殺方式,老實說,有些見怪不怪了,頂多在初聞他人不幸時,稍作一點感嘆。
是啊,人的最后歸宿,都逃不過一死,又有什么必要去悲痛別人怎么個死法。
但是這回不同,聽到波波跳樓的噩耗,惋惜之余,竟讓我長時間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難道生活遇到挫折,就有權利選擇自殺而不奮力去邁越面前的那道坎嗎?
肯定不能這樣。
人活著來到世界,生命只有一次,雖然最終的結局都是死亡,但是這種死亡,絕不該由自己對生命放棄態度來決定。
不錯,生命是屬于個人。但是,生命所承載的責任,又決定了生命的歸屬,不該由生命擁有者憑著自己的感情,去輕易放棄。
自殺,不應該列入生活的選項。
波波跳樓了,卒于39歲的年紀。
波波和我曾共事5年之久,分開后的幾年,很少見到他,只是偶爾在朋友圈里看到他的曬圖,都很正能量,是工作和生活愜意滋潤的那種。所以這次聽聞噩耗,除了震驚,就是悲痛,就是惋惜,以及一些對生死的思考。
02 誰都沒有權利厭棄自己生命
有一種生活狀態叫“生不如死”,這是前人對千百年生活積累出的經驗。
所以,即便人類在數百萬年甚至億萬年的歷史長河中,無數次的經歷了各種巨大的自然災害和戰爭殺戮,但是身處其中的人,大部分都選擇了頑強生存的態度,他們忍饑挨餓,和洪水、猛獸、瘟疫抗爭,和戰爭、殺戮抗衡,頑強的生存。是他們對生命的敬畏和珍惜,使得地球上的人類代代不息,繁衍至今。
如果我們的前人,遇到坎坷就去放棄生命,今天的地球,豈不是完完全全成了動物的世界。
所以,盡管有的時候,生活真的是生不如死,但是,還是不能死。因為,不管是誰,都沒有權利厭棄自己的生命。
所以,老一輩口口相傳:
“寧在世上挨,不愿土里埋。”
“好死不如賴活。”
這就是要求大家珍愛生命,永不放棄。
03 放棄責任的靈魂得不到安息
波波歿了,據說是得了一種自認難以自愈的疾病。
朋友說,他為了治病,此前到省城住過醫院,花了不少的錢,推測他是不想因為自己的病拖累了家庭才跨出那驚人的一跳。
然而,他這一跳,自己的疾病痛苦是解決了,但是,該他承擔的家庭責任,讓誰來擔負?
如果人死有靈魂,他的靈魂,會因這放棄責任的一跳得到安息嗎?
波波老家在一個邊遠的鄉村。那里交通閉塞,教育落后,資源匱乏,生活窮困。他的父母起早貪黑,辛勤勞作,含辛茹苦,總算把他撫養成人,供他讀書,終于讓他走出大山,有了輕松體面的工作,娶妻生子,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他七十多歲的老父親,本該安享晚年的時候,卻因兒子的輕率一跳,白發人送黑發人,老人心中的悲戚不知什么時候可以平息。
他的妻子還年輕,兒子還幼小,因為這一跳,妻子失去了丈夫,兒子失去了父親,一個本來幸福美滿的家庭,頃刻間柱倒房塔。
如果人死有靈魂,波波的靈魂,這一刻能夠安息嗎?
04 活著才是真英雄
波波跳樓了,有人說他真勇敢。
我說:錯!
一個連死亡都不怕的人,為什么懼怕活著?
自殺不算勇氣,活著才是勇敢。
只有那些咬緊牙關,面對死亡而堅持活著的人,才是真英雄。
這是因為,活著比死亡,要承受更多的壓力,經歷更多的痛苦。
為活著而堅持的人,歷史上比比皆是,蘇武和文天祥,是我信手捏來的兩個例子。
蘇武是西漢朝廷大臣,天漢元年(前100年),他持節出使匈奴,卻被匈奴扣留,威逼他投降變節。蘇武堅貞不屈,于是被遣送到北海邊放羊,經常靠吃也草和老鼠為生,一呆就是十九年。這十九年里,蘇武遭受了種種艱辛和非人待遇,但是,他一直懷著對大漢的忠誠,對生命的敬畏,不敢言死,也從不尋死,而是堅強地活了下來,終于等待獲釋回漢的那一天,成為千古傳誦的英雄。
南宋丞相兼樞密使文天祥,也是在邁不過去的人生災難前堅持活著,對生命絕不自行放棄的人。
文天祥在宋朝大廈將傾的危機時刻,舍身領命前往元軍義和,結果被元軍扣留,押解北上。途中,他親眼見到國破家亡,百姓慘遭屠戮,痛不欲生,幾次試圖跳海、絕食結束生命,但當這一切都不奏效后,他選擇了對敵人決不投降妥協的態度活下來,堅持和敵人的斗爭。元世祖忽必烈親自勸降,許以中書宰相之職,都被文天祥大義凜然地堅決拒絕,逼得下不了臺,最后只得把他殺了了事。文天祥雖然沒有自殺殉國,但他的英勇就義,彪炳千秋,永照汗青。
05 大義當前選擇舍生是一種擔當
珍惜自己的生命,不等于說就是可以茍且偷生。
很多的時候,我們必須站著死,也不能跪著生。
大義當前,選擇舍棄生命,維護大義,是每一個正直的人必須具有的擔當。
古往今來,為維持正義、維護尊嚴,慷慨獻出自己生命的,大有人在,不勝枚舉。
李離伏刃,堪稱為維持正義捐軀的典型。
李離是春秋時晉國掌管獄政的最高長官,全國囚犯的生死,全憑他的一句話。有一年,下面報上一件案子,要求判處當事人死刑,李離當時沒有發現其中的錯誤,同意把人處決了。后來發現這是一個錯案,于是為了維持法律的正義,他把自己關了起來,并下令處決自己,為枉死者償命。晉文公知道后,多方卻說,不準他死,說什么官有貴賤,罰有輕重,下面人犯錯,不是你李離的錯過,用不著自己去償命。但是李離堅持認為,自己是主管獄政的一把手,這個位置上該享受的權貴和利益,從來沒有和下面人分享,現在自己錯判他人死刑的枉法責任,又怎么能甩鍋下屬呢。
于是,他抗拒了晉文公不準自己以死抵命的命令,伏刃而死,用自己的生命維持了正義的公平和法律的尊嚴。
近代以來,更是無數仁人志士和革命先驅,為了民族尊嚴獨立和人民解放幸福,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后繼,英勇犧牲。舍生跳崖的狼牙山五壯士、勇敢投江的八名抗聯女官兵、舍生炸碉堡的董存瑞、以身堵槍眼的黃繼光……
他們不是不懂得生命的寶貴,而獻出生命,是他們無法推卸的擔當。
06 生的內涵就是艱辛付出
“下輩子就是做牛做馬,也要報達你的大恩大德。”
這是對今世沒有能力報恩的人,最常說的一句話。
由此可見,牛和馬,是最辛勞命苦的兩種動物。
而且,牛比馬更為勞碌辛苦,所以為報恩,不惜情愿先做牛,再做馬。
吳牛喘月,只這四個字,就能讓人壓得透不過氣。
而“生”的內涵,就是勞碌和艱辛的付出。
古人智慧的深邃,在造字上真的是表現出令人恐怖的一面。
人活著,如何生存下去,答案在造“生”這個字時就已經給了我們。
生,就得像牛一樣在土地上沒日沒夜地生產耕耘。
所以,生,就由代表大地的“一”,和地上的“牛”組合構成。
有了牛的耕耘付出,大地就可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最終富足天下,生生不息。
我們要活著,要活的幸福,活出精彩,就要有吳牛喘月的干勁,就要勇敢面對生命歷程中的任何溝溝坎坎,熱愛生活,珍惜生命,埋頭苦干。
要相信,每一個生命,都是為幸福而生,而幸福,是干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