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讀者給我發來了私信,我很意外,畢竟只有三千多粉絲的小號,能有讀者回音,我已經很滿意了
? ? 但私信的內容卻讓我隱隱感覺到不爽,她曾經是我的一位簡書粉絲,后遷移到公眾號來的。她對我說
? ? “您好,我是你的簡書粉絲,我是看到簡書上的文章而關注的公眾號,但是發現你的文采不似從前了,感覺沒有之前寫的好了,要加油啊!”
? ? 雖然不高興,我還是虛心的給她回了私信,并表示感謝。
? ? 回復完之后我又把我從前寫的文章讀了一遍。
? ? 我先放一部分從前寫的文章中的內容(共四張圖片)
part:1
part:2
part:3
part:4
? ? 我仔細一看,的確辭藻華麗,但并沒有什么思想,所有的功夫都花在了錘煉語句上,除了讀著過癮一點,我想不出別的優點。
? ?
? ? 如果說文似看山不喜平,若是平鋪直敘像白開水,而文采優美的直敘,就像是加了糖的白開水,沒錯,依然是水。剛開始喝覺得又味道,喝多了就會膩的慌。
? ? 但反觀現在市場上流通的書籍,《一指流沙,我們都握不住的那段年華》《此去經年,誰許我一世繁華》這類書除了文筆優美,讀著讓你覺得“哇塞,我一輩子也寫不出這么美的句子”就再也沒有任何收獲。
? ? 我從前寫東西的時候,就犯了這類毛病,以為單純的文筆優美就是好文章,但事實上散文并不僅僅講究文筆優美,許多寫作者并不曾掌握散文的要義,最終“文章寫的越文藝,內容越來越膚淺”
? ? 我喜歡辛棄疾的那句“為賦新詞強說愁”,單純是為了寫東西而寫東西,就有種無病呻吟的感覺,而寫的越多就越難受。
? ? 我找到了一篇中學生獲得征文大賽一等獎的作文。
? ? “窗外的長風流淌過葉片的脈絡,陽光躍動投下點點光斑,抖落一地的暖意。天外自在飄蕩的半畝云,不經意間觸動心扉。
? ? “窗外的長風流淌過葉片的脈絡,陽光躍動投下點點光斑,抖落一地的暖意。天外自在飄蕩的半畝云,不經意間觸動心扉。
? ? 往昔的回憶如開閘的洪流汩汩涌來,一點一滴的碎暖嵌在生活的細微之處,調和了生命長河兩岸的悲涼。
? ? “每一個生命都是一朵花,都是一個賞花者。”在草原無邊無垠的遼闊,滿目的碧草充盈著,極迫切地希望出現別的色彩;于是低頭的須臾便瞥見了隱匿在草叢深處的小野花。簡單清明的裝點了眼睛和心靈。
? ? 果真如此,漫漫長途中總會有細微的驚喜在身邊,或許只是回眸的剎那,低頭的須臾,這些溫情的記憶是永藏心底的,每一次重溫都新鮮如昨。
? ? 無論身處何方,無論境遇如何,真正需要的力量不過靜下心來的回首,去追憶所有獨特的,經久不散的美好。除了去發現和探尋這種生命的真諦,其實你也是一個驚喜的創造者,人與人穿過茫茫人海所相遇,所留下的印象,都是觸動過你的輕淺的溫暖。
? ? 所有陰霾散失后的精彩都是眾人期盼,求之不得但藏于細微之處的美好往往才是最值得留意的。在火車上能透過窗看見近景疾掠而過,遠景緩緩相隨就是簡單的美好,繁忙之暇能有揮毫潑墨的意境就是滋潤心靈的甘霖,車馬喧囂中能仰頭望見剔透湛藍的天空一角就是緩緩流淌的細流
? ?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往往只是表面,從而忽視了那些唾手可得的暖意。流年似水,每一朵花的盛開,風都會記得她的香,攜之而去,我悄悄開始眷念這些細碎的美好與驚喜,并期待與之溫暖相擁。自簡書)
? ?
? ? 如果拋開“看不見皇帝的新衣會被人嘲笑”的顧慮,我希望讀者們都說一說實話——你看懂這篇作文在說些什么了嗎?
? ?
? ? 凡是說能看懂的人,說的全是假話,或者還有很大一部分人是“不明覺厲”,雖然看不懂作者在表達什么,但是感覺作者很厲害。
? ?
? ? 我敢打賭,作者寫到最后都有可能不知道自己在表達什么,仔細一看文章沒有任何章法,沒有任何順序,反正只要語句優美就硬塞到里面。
?
? ? 但就這樣的作文得了一等獎,那些吐露實情的卻名落孫山,這種現象在中學時代尤為明顯,而且老師還格外的喜歡這類辭藻華麗的作文,總之那些我們無法理解的東西,我們會覺得高大上,那些通俗易懂的會被認為沒有技術含量。于是乎許多初中生都成了傷春悲秋的大詩人,個個都文采斐然,哀嘆著東流之水,書寫著染指流年。
? ? 但那絕不是高手,只要讀過幾本賞析詩詞的書,再背點古詩,兩者結合,那樣的文章變成了。
? ?
? ? 我隨便來一句“云中誰寄錦來”描寫李清照思念趙明誠
?
? ? “星月輪轉,相思不寄,只可惜云中再無錦書相寄,那些哽咽無淚的相思過往,終化做一縷青煙,夜凄神寒骨,思念的人卻身在遠方”
? ? 如果一件事情僅僅停留在表面,哪怕雕琢的再完美,依然是一副軀殼,徒有其表,進入自媒體領域之后,我也結識了不少喜歡創作的寫手,我也看到過他們的“得意之作”
有寫“時間”的,有些“思念的”。但讀到最后我也不明白,到底在感嘆時間什么,到底在思念誰?
? ?
? ? 當下的時代,又何嘗不是一個看表面的時代?前兩天爆出來的翻車事件《冰川凍土》可能導師只看了摘要關鍵詞,其余的審核環節,便一路綠燈,其實只要有一個人認真對待,也能看出來文章明褒實貶。
? ? 是,我們都喜歡漂亮的,帥氣的,但華麗的外表下,又怎知是一顆什么樣的心?我見過紋身大漢在公交車上讓座,也見過穿西裝打領帶的禽獸挪用公款大吃大喝。
? ?
? ? 我在想一個十來歲的中學生尚未經歷人生的波瀾,便可教化人守護初心,尚未體會到年華易逝,便教化人歲月如刀。那樣的文章能有什么深度?因此我不想再僅僅停留在辭藻的層面上,而衍化成一種“偽文學”。
? ?
? ? 文章是讓人看懂的,是讓人引發共鳴的,不是彰顯華麗辭藻的,若論辭藻,司馬相如,簡嫃,艾青不知道要強大家多少倍。
? ? 因此我想在思想上多下功夫,多求真,而不是在過著真實人的生活,說著二次元的話,卻也顧此失彼,讓語言顯得生澀。
? ? 當然這全是我的問題,我讀的書還是太少,不能及時的轉化成自己的思想,也無法將傳統文化融入到現代文的語言中。心中想的是一個樣子,寫到編輯器上就成了另一種模樣,但凡事都會有“爛開始”,不能因別人的小批評就此止步。
? ?
? ? 我前兩天發的“妲己”其實很早之前就構思了,我一直在想男權社會下一個女人如何能在一年毀掉王朝?也許歷史事實值得商榷,但表達出來就顯得單調。
? ? 寫在最后,我還是希望我們在寫作文的時候,不要總是把自己當作飽經滄桑的樣子,處處感嘆著歲月無情,把自己寫成經歷過多少大風大浪的人,那些真正經歷過世事的人,絕不會輕易的在文章中流露表面的哀傷,真正的痛苦是無聲的。對于大多數寫手來說其實文章寫的真一點,哪怕文筆拙劣,也比徒有外衣,而無骨架的好。
(公眾號:有思想的狐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