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當沙漏中的沙粒像歲月的行云流水一般溜走,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各自的人生舞臺上扮演著屬于自己的角色,或華麗、或平淡,又或悲歡。
有的人宛如龍一般,翱翔在生活的天際,令人矚目,令人羨慕。
就如同我們期盼著夏日炎炎的驕陽下可以有片刻的陰涼,龍也會有疲倦的時候,也會有安靜的時候。
然而,有時候,我們卻會看到龍忘記了它需要休息,需要的是從容不迫而非急功近利。那么,龍在無視規則,無視生活的起伏后,會有何種后果?
“亢龍有悔”,這是乾卦中的一句名言,普遍解讀為過于驕傲自大,過于強勢必然會有后悔。
今天,我就帶大家來看看,這句古老的箴言如何在現代社會中生生不息,而我們又應如何從中汲取智慧。
二
在《易經》的乾卦中,“亢龍有悔”乃是一則深具啟示的箴言。
在古漢語中,亢意為過高,過強,過烈。這里的龍,顯然不是指真正的那種在傳說中的生物,而是寓指一個居于高位,具有權勢的人或者是一個大而全,強大的企業。
當它過于亢奮,過于自大,過于忽視他人,就會導致“有悔”。這個“悔”,意味著后悔,意味著懊悔。
也就是說,“亢龍有悔”是告誡我們,在成功的道路上不能過于驕傲,不能過于自大,不能無視規則,無視底線,過度追求,過度擴張,否則就會引發悔恨。
這是對個人行為的警醒,也是對企業行為的警戒。
三
案例一:秦朝的崛起與滅亡
古老的歷史卷軸上,秦朝以其輝煌而短暫的歷程,無疑是亢龍有悔的生動寫照。他們的成功來得猛烈而迅速,如同亢龍升天,令人矚目。然而,他們的失敗也同樣突然且徹底,如同亢龍咆哮后的落幕,令人嘆息。
秦始皇嬴政,在統一六國后,立下了功績舉世矚目的基石:統一的文字、度量衡、法律和貨幣,這無疑是他的舉世矚目的成就。然而,他在建立起強大帝國的同時,也過度自信,過于專制,用嚴酷的法律和勞役壓迫百姓,過度擴張,亢龍有悔的征兆開始顯現。
他發動了無數的工程,其中包括了修建萬里長城,這無疑給國家帶來了極大的榮譽,但這也使國庫空虛,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當秦朝威名震天之際,屬于它的災難也在悄然醞釀。
當秦始皇駕崩,二世皇帝胡亥即位,秦朝的矛盾開始激化,農民起義如燎原之火迅速蔓延,最終在秦朝的全國范圍內引發了大規模的反抗,這一切都源于秦朝的過度擴張和人民的深重苦難。
這個偉大的帝國,最終在短短的15年之后,轟然倒塌。
案例二:明朝的海禁政策
明朝,一個以農業為本,注重內政的朝代,在明成祖朱棣即位后,開啟了中國歷史上最壯麗的航海時代。
鄭和的七下西洋,使明朝的影響力迅速擴展到了印度洋沿岸的各大國家,明朝的名聲和影響力如日中天,一時間成為了東方最強大的帝國。然而,明朝在享受這短暫的輝煌之后,卻在永樂皇帝朱棣去世后,做出了一個令人費解的決策:海禁。
自洪武皇帝開始,明朝實行了一項禁止海上貿易的政策,這個政策在明成祖朱棣的時期有所放松,但在其后的明憲宗朱見深和明成祖的孫子明宣宗朱瞻基時期,再次收緊了這項政策。
海禁政策的出臺,使得大量的海商失去了生計,同時也使得明朝喪失了與外界進行交流的機會,割斷了對外開放的途徑。也讓明朝從一個海洋強國一夜之間變成了一個閉關鎖國的國家。
朝廷對外貿易的嚴厲禁止,使得大批商人轉行為走私,海盜活動盛行,國庫收入大幅度下滑,國家經濟陷入困境。同時,外界的先進思想和技術無法進入中國,中國的社會發展滯后,從而在以后的歷史中,給明朝帶來了無法挽回的后果。
明朝的海禁政策,就如同亢龍在最高點的時候突然斷翅,從天際墜落,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損失。因此,明朝的海禁政策無疑是“亢龍有悔”的一個生動例證。
它告誡我們,無論個人還是國家,在取得成就的時候,都不能過度驕傲,都不能忽視周圍環境的變化,都需要有足夠的審慎和謙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避免“亢龍有悔”的命運,才能在飛翔的天空中穩穩地翱翔。
四
歷史是一面鏡子,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過去,也可以預見未來。上述兩個例子,給我們的啟示就是,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們都不能忽視規則,不能過于自大,不能過度擴張。
對于企業而言,如同亢奮的龍,它們在追求成功、追求利潤的道路上,有時候會過于亢奮,過于自大,過度擴張,從而導致“有悔”。
這個“悔”,或許是因為過度擴張而導致的資源過度消耗,或許是因為忽視了社會責任而引發的社會壓力,又或者是因為忽視了員工福利而引發的人力資源危機。
就像亞馬遜在擴張過程中曾經疏忽了員工的工作環境和待遇,導致工人罷工,或是蘋果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過程中,對供應商壓力過大,引發了工廠的勞工問題。這些都是典型的“亢龍有悔”的例子。
然而,這些問題的出現并不是因為企業不應該擴張,也不是說企業不應該追求利潤。問題的關鍵在于,企業在追求利潤和擴張的過程中,不能忽視規則,不能忽視他人,不能無視社會責任。
五
作為一位高管,你的每一個決策都將影響到公司的未來,甚至可能改變整個行業的格局。你的決策更需要謹慎。
成功是需要付出努力的,是需要時間積累的,是需要穩扎穩打的。過于急功近利,只會讓你變成那只“亢龍”,而最終引發“悔恨”。
記住,“亢龍有悔”,在你的每一次決策中,都需要考慮到這一點。
不要因為短期的利益而忽視了長期的發展,不要因為一時的成功而忘記了初心,不要因為自己的地位而忽視了他人的感受,不要因為急于擴張而忽視了穩健發展的原則。
六
現代商業歷史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亢龍有悔”的生動案例。在這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就是曾經的手機業霸主諾基亞。
諾基亞的故事開始于1865年,這個位于芬蘭的公司最早是一家造紙廠,經過了一百多年的轉型,它在1990年代末和2000年代初的手機業務達到了巔峰。
那時候,諾基亞的手機銷售占據了全球市場份額的一半以上,無人能敵。它創新的產品設計和出色的品質控制,使得諾基亞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手機制造商,無論是在市場份額,還是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諾基亞都是無可爭議的霸主。
然而,當諾基亞享受著這份榮耀的時候,它卻忽視了市場的變化。
2007年,蘋果發布了第一款iPhone,徹底改變了手機行業的格局。諾基亞依然沉浸在自己的輝煌中,忽視了這個新興對手的崛起。
它堅持使用自己的Symbian操作系統,而未能迅速應對智能手機時代的來臨。盡管在之后,諾基亞嘗試過和微軟合作,使用Windows Phone系統,但這些努力都無法阻止其市場份額的滑坡。
諾基亞的經歷就是一個典型的“亢龍有悔”的案例。
它在手機市場的地位一度無人能敵,然而,當它過度自信,忽視市場變化的時候,就落入了“亢龍有悔”的困境。諾基亞的故事告誡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環境的變化,任何時候都不能過于自信。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避免“亢龍有悔”的命運,才能在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
七
回首我們的旅程,我們看到了古人的智慧,看到了歷史的教訓,看到了企業的挑戰,也看到了我們自己的影子。我們每一個人,都像那條在天空中翱翔的龍,有時候會過于亢奮,過于自大,從而引發“悔恨”。
然而,“亢龍有悔”并不是一句詛咒,而是一句警醒。
它告誡我們,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我們都不能忽視規則,不能過于自大,不能過度擴張。只有真正理解了“亢龍有悔”的含義,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避免走錯方向,避免做出后悔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