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Sunshine
1
在知乎上看到有知友提到了《沉默的羔羊》,評價是:教科書級別的經典作品。于是,帶著好奇,找到了資源。
因為好奇教科書級別的經典作品是什么樣的,所以全程精神高度集中,生怕錯過某個重要的細節,而無法理解經典。
而事實是,即使精神高度集中,偶爾某個畫面有些血腥沒敢看,其它的全程盯著屏幕,還是沒能完全跟上節奏。
或許是我的智商不夠高吧。
2
而且,開著彈幕,從一開始,就有網友說前方高能,作為觀眾的我不自覺的也會受到影響,精神全程處于緊張的狀態,這對欣賞劇情也是會有影響的。
其實,我看電影或是電視劇不習慣開彈幕的,這次為什么沒有關掉呢?
It is a long story。
在某次跟一個朋友聊天的時候,她說她習慣在B站上看視頻。
“B站”?是什么鬼?
“就是bilibilli”。
于是,我去搜索了B站。
原來是視頻彈幕網站,原諒我的孤陋寡聞。
我說我看視頻不習慣開著彈幕。她回了我“估計只有我這種孤獨的人才喜歡看彈幕吧。”
難道看視頻開著彈幕,看著彈幕或者發彈幕的人,很孤獨?
雖然有這樣的疑問,但我沒問。因為好像,承認自己很孤獨不是一件讓人愉快的事情。
于是,這次,我沒有關掉彈幕。我想看看彈幕有什么魅力,是否真的能讓孤獨的人,得到一些慰藉。
看完一部電影,對彈幕的感受是:很影響我對電影劇情及電影細節的欣賞,容易讓人對電影有先入為主的看法。
每個人對同一部電影都有自己的感受、看法,或褒或貶,評價不一。而觀眾如果在一開始就看著別人的評論去看電影,就跟沒見過此人,只聽過別人對此人的評價,于是在第一次見到此人的時候,對此人的印象就是從別人那里聽來的一樣。
這樣帶來的結果是,不能客觀的看待這個人,自然很難真正的從自己的角度去認識這個人。
電影也一樣。
當然,如果電影的劇情確實很無聊,看看彈幕的吐槽也無可厚非。
但是,如果你想認真的看一部電影,不建議在看之前看彈幕。
3
那么,這部電影呢?
說實話,不愧為斬獲數個奧斯卡獎項的佳作。
在互聯網時代,每天都有新電影上映、新劇播出,真正能打動人心的劇作卻很少,稱得上經典的更是少之又少。而它能夠在二十幾年之后,依然受到觀眾的喜愛,經典當之無愧。
對于劇情,我不喜歡評論,在我的能力沒能達到該編劇的水平的時候,我沒資格去評論。對于一些劇情很爛的片,我一般不會繼續看,自然也沒必要吐槽。
對于演員的演技,同樣的,我也沒資格。現在很多演員的演技跟該劇的演員的演技沒法比。
不過,很佩服女主的心理分析能力及她的勇氣。也很崇拜萊達的智商和情商。似乎智商和情商都在線的人,都不是尋常角色。
很想仔細的討論一下劇情,但擔心某個沒看過此片的人,剛好看到了我這篇文章,對這部劇產生了興趣,那就劇透了。所以,就不過多討論了。
如果你剛好是這個人,想要看這部電影,那么你看到這里就可以了,往下的不建議看。
4
想說說萊達這個人。劇中對萊達的背景沒有介紹,一開始就說他是一個嗜血狂魔,喜歡吃人,所以被抓了起來。但是,人們對他的稱謂是“萊達醫生”。
原來,他原本是一個心理醫生,只是最后變成了心理有疾病的人。
以前就聽過這樣的言論:心理醫生本身也或多或少有心理上的問題。這不奇怪。心理疾病本身就是長期的、易反復、難以治愈的疾病,而且,會傳染。不信,你試著跟一個心理有疾病的人待一段時間試試。
所以,心理醫生面臨的風險很大,一不小心,自己就成了患者。輕的只是普通患者,嚴重的,就變成了萊達醫生。
劇中全力追捕的一個犯罪分子,喜歡剝掉肥胖女性的皮膚,還是穿14號衣服的女性。很變態吧。他也是心理極度扭曲的例子。
而縱觀很多犯罪類型的電影,里面的犯罪分子無不是心理有嚴重疾病的人,這種人的智商和情商都很高,就是心理不健康,可惜了。
而女主呢,也是心理有負擔的角色。童年的陰影讓她一直無法釋懷,所以她一直都很努力,希望能拯救那些向她發出求救信號的人。幸好,她做到了。
所以,心理問題應該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如果發覺自己有心理方面的問題,一定要及時咨詢,尋求幫助,不要任其自由發展,這不是談戀愛。
雖然我不是心理醫生,不過如果你相信我,愿意向我尋求幫助,我也會很樂意幫忙的。如果很嚴重,還是尋找心理醫生咨詢為好。
希望每個人都能快樂的生活。
作者:Sunshine,孤獨患者的朋友,希望幫助抑郁癥、自閉癥、孤獨患者緩解痛苦,過上正常生活的人,隨時傾聽你想傾訴的心事,陪你聊任何你想聊的話題。
微博@Sunshine_90215
微信公眾號:孤獨患者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