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前,我的導師曾對同學們畢業寄語,希望我們每年能讀一本書。當時大家嘩然,覺得一天讀不下一本書了?一年一本,簡直有辱我們智商嘛!
然而時光荏苒,同學聚會的時候,提到過這個問題,互相打聽之下,誰都承認,自己沒讀過幾本書。
我知道,正如我一樣,畢業多年,誰也沒有拿著當年寫論文的架勢去認真的看完一本嚴肅的書!
我們單位有很好的讀書傳統,大家經常聊一些自己學習、閱讀的心得。有時同事們在聊天的時候,我卻發現我分享不了。明明讀書的時候,我也有點兒小小的感悟呢,去哪里了?應當是當時以為自己懂了,實際上卻根本沒有吃透吧!
科技飛速進步,以前不便攜帶的大部頭們慢慢被各式手機APP吸納。更不提微博、微信上各種文章,新鮮觀點層出不窮,令人應接不暇!然而,多少好文章被名叫"mark"、"馬一下"的東西吞掉了?那些沉淀在自己微博微信上的干貨、好文章為什么就這樣被mark了呢?還不是覺得自己回頭再看,現在在手機上,既沒有辦法抓重點,也記不住嗎?
有機會能學學怎樣閱讀就好了,然后它出現了!
如何閱讀一本書?
有人會覺得,書么,只要認識字就能讀了唄!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不是的!像這樣只識了幾個字就去讀書的人不過是拿著書本認字罷了。書最重要的功能是承載了作者的思想,并以書為載體,與大家一同分享他的想法。
有人又會問,我讀書,無非是圖一樂而已,哪有那么深奧啊!
哈哈,因為享樂而去閱讀,也是一種閱讀的目的嘛!只是,只追求閱讀的樂趣,又有什么實際的意義呢?
還有人這么想,讀書學習,那都是學生時代的事了,學了這么多年,難道還不會嗎?還要專門去學習怎樣閱讀?
我想,《如何閱讀一本書》的第一章寫的很清楚了,何不找來看一看?
學生時代的學習,那是有人引導。學習的過程中,不需要自己獨自前行。老師的引導功不可沒!也因此,當離開學校的人或者想要自學一點兒東西的人想要學著閱讀,了解一本書里的知識的時候,怎樣把書里的內容提煉出來,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這本書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
多少人因為不得其法,被書和文字組成的溝壑阻隔在外,不能獲取知識?又有多少人因為不得其法,導致如入寶山,卻空手而返?還有多少人,明明坐在金山上,卻伸手要飯吃?
幾年前,我被這本《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書名而吸引,又因為無法耐著性子閱讀又把它棄之一旁?我翻了三頁,便認定它是一本枯燥乏味的技術書,就像一個朋友認為畫畫是靠靈感那樣:"閱讀要是不有趣,我還讀它做什么呢?"我錯過了多么大的一個機緣啊!
還好,有機會重新認識這本書。
書里開宗明義,就講了這樣一段話:
"這是一個憑借著頭腦運作,除了玩味讀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來提升自我的過程。"
這就是閱讀的藝術。而閱讀的目的有二,一個是讓自己腦袋里的東西和書上的內容產生共鳴,增加自己內心知識的廣度;一個是學習自己不了解的知識,增加自己內心對事物理解的深度,了解自己不曾了解的東西,這是更加艱難的一件事。
在這個全民識字,網絡文學閱讀量增長迅猛的年代里,知識的廣度雖然能夠讓我們享受片刻的歡愉,然而能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為自己的競爭力增加一點兒籌碼的我們,怎能錯過這本《如何閱讀一本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