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由于《歌手·當打之年》和《天賜的聲音》熱播,網上關于音綜的話題又再一次活躍了起來,不少人都針對節(jié)目情節(jié)以及細節(jié)展開了討論。
有關這兩個節(jié)目的話題頻頻登上熱搜,其中爭議最大的莫過于《歌手·當打之年》淘汰毛不易,還有《天賜的聲音》評審丁太升懟哭薩頂頂了。
毛不易作為一名歌手而言有多優(yōu)秀大家都知道。當初一首《像我這樣的人》讓多少人在歌中看到了自己。
聽過他歌的人都知道,他的歌沒有炫技、沒有什么高潮的爆發(fā)點,就像是在敘述一個個故事,故事中的人是聽歌的我們。
而薩頂頂,也是一位唱功很好的歌手。前年一首《左手指月》,高音的部分很難有人唱出來。
但是在《天賜的聲音》中,卻被丁太升不留情面的批評:“表演僵硬、不生動。她不是一種真實的聲音,情感也不是。就像是一個很漂亮的女生臉上涂了五厘米厚的粉。”
有網友說這是節(jié)目寫的劇本,制造話題吸引眼球。
但是這對一些歌手來說的確有些不公平。
歌神張學友曾多次拒絕參加《我是歌手》。被問及原因時,他坦然的說“我是歌手過來的,我唱歌的時候,我自己的感受,我自己的表現,我為什么還要讓他們去說。老實說那些評委都不知道懂不懂得。”
音樂本身就是一個結合自己感受表達出來的東西,不同的人聽同一首歌感受也不相同。
相比較于參加樂綜的眾多歌手,有一些歌手則選擇了另外一條道路。
還記得前幾年大火的一首歌《成都》嗎?大街小巷都在放這首歌,還有各個城市的改編版,甚至因為這首歌去成都的人也多了起來。
在音樂的道路上摸爬滾打了這么多年,趙雷終于火了。但是他也崩潰了。
大火之后隨之而來的是不斷的商演,而《成都》則是主辦方要求的必唱曲目,有的老板說得很直接:“你要多少錢都行,只要唱一首《成都》就成。”
那個曾在《快樂男聲》的海選現場說:“我要掀起中國原創(chuàng)音樂的新浪潮。”的人并不喜歡這樣的生活。
2017年的那場巡演,是壓倒趙雷的最后一根稻草,一向沉默的他忽然打開了話匣子般的說:“每次我都會咬著牙唱下去,這次我真的是做不到了。”
“這樣的模式,我想我不會重復了,這是最后一次。”
在演出的最后,他除了表達對主辦方的感謝之外,又說了句:“特別想跟他們說一句Fuck,這樣做下去,我想應該,很多歌手,就做廢了!”
之后,很少再聽說他的消息,他可能轉身回到了北京,在小院子里繼續(xù)寫著他想唱的音樂。
時隔三年,趙雷終于出新歌了,名字叫做《小人物》,這對他的歌迷來說是久違的好消息。
不僅想到了另一位歌手:樸樹。
他出歌的速度不快,但每一首都能掀起一陣風波;他不喜歡上綜藝,不喜歡接各種商演。
他的生活就像他的名字一樣,像一顆樹,默默的扎根,不動聲色的向上生長。
他們也是歌手,不過選擇走了另一條路,別人對他們什么評價并不重要,他們只寫自己喜歡的歌,唱自己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感情。
這些年不知怎么了,無論是歌手還是演員,更新迭代的速度越來越快了,一不小心,就會被時代的浪潮丟下。
對于他們來說,全面發(fā)展不失為一個好的道路,所以演員跨界唱歌,歌手偶爾客串影視劇的現象并不少見。
如果不能持續(xù)的發(fā)表新作品,一位歌手很快就會被人遺忘,所以不少歌手都選擇上綜藝,能夠給自己帶來更多的流量,隨之而來,也有更多的話題。
然而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上綜藝,有些人就是不喜歡在公眾場合露面,不會烘托氣氛。
對于他們來說,上綜藝并不是好的選擇,默默的做音樂,這或許比上樂綜更能讓他們快樂。
正如《平凡之路》里面唱的那樣
“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