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剛剛嫁給老公時,他就對我說起婆婆帶大五個孩子的種種不容易:一個外省富貴人家唯一的一個千金小姐遠嫁到這小山村,吃盡苦頭、受盡磨難。現在也是該放下擔子、享清福的時候了,希望我能多讓著點她。我以為經歷諸多坎坷的婆婆會是苦大仇深的樣子,誰知相處下來,卻發現婆婆是一個性格溫和、情感細膩、多才多藝且不喜歡抱怨的女人。
我和老公剛結婚那陣子因為都年輕氣盛,性格相當火爆又互不相讓,經常干仗。但婆婆從不勸架,她淡定地看電視或看書,任我們鬧得雞飛狗跳。
她說年輕人嘛,只要不是原則問題,吵架也是溝通交流,比憋在心里生悶氣強。她想吵還找不到對手呢。
是啊,公公已去世多年,婆婆連吵架的人都沒有。
但你別以為婆婆不懂感情,她感情細膩得很。公公雖然已離開婆婆好多年,但公公留在院子的花花草草她護理得好好的,每次我們回鄉下吃飯,都先用手機把院里茂盛的花草一陣狂拍,發到家族群里,曬下婆婆的杰作,炫耀一番。勾起了沒能回來的親人的思鄉之情。
婆婆從來沒和我們提起過公公,一次都沒有。而婆婆卻在我們每一次大家族聚會的時候,先給公公上柱香,口中念念有詞。并在飯桌默默地多放一雙筷子、一只碗、一個酒杯,喝酒碰杯之前,先往地下倒一小口,大家才可以開始動筷。這種儀式,一次也不會拉下,大家早已習以為常。
婆婆嫁給公公后雖然是吃盡了苦頭,但卻從未抱怨過。從不和我們晚輩提起她曾吃過的苦,受過的難,婆婆把這些生活的種種苦難連同對公公深深的思念埋藏在心底,不動聲色。
這種內斂及堅強的個性讓婆婆自帶光芒,是我們家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婆婆年輕時是富貴人家的千金小姐,知書達理,尤其喜歡看四大名著,特別是《西游記》,她看了好多遍。婆婆雖然沒學過畫畫,但她的剪紙工藝卻是精美絕倫,把鳥兒、花兒剪得詡詡如生。婆婆還能把剪紙手藝完美地運用在手工上,她縫紉的小棉衣、小棉褲、口水圍、小帽子等小孩子什物,手藝相當精巧,在外套還會繡上各種吉祥圖案,拿到市場上賣,熱銷得不得了。
婆婆漸漸老了,有一次半夜醒來去洗手間,不小心滑倒,受到重創,從此一病臥床不起……但不管我們如何相親相愛,如何不舍,情淺亦或情深,人終有一別。
而這一天來得卻是那么地快。九十多歲的婆婆安祥而去。
在給婆婆換上壽衣的時候,我輕柔地、細微之處一一幫她撫平。空氣頓時凝結,猶如時光也停滯了一般。濃濃的不舍及依戀,瞬間蔓延開來。
我想起與婆婆朝夕相處時她的寬容大度、智慧與堅強,以及她虔誠地把“家和萬事興”這句話秉承于生活的細微瑣碎之中的智慧,都潛移默化影響著我,從婆婆身上,我學到了太多東西。
平時只道是尋常,一旦失去,猶如精神世界一角出現了崩坍,才體會到婆婆在時的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