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個人理解:“輸入->處理->輸出”這樣的思路,讓人習慣地認為很多管理上的事情也只要控制了輸入與處理環節就可以得到預期的輸出。這種簡化論方法就像牛頓定律,適用于很多繁雜系統的分析理解,但就像牛頓定律很難解釋量子力學的內容一樣,所以對于復雜系統,我們不能過度使用簡化論方法來指導我們前行。
什么是復雜系統?我認為理解復雜系統是理解敏捷管理思維的基礎,在這兒只簡單地舉例說明,如股市、天氣都是復雜系統,而精密的機械手表則不屬于復雜系統,雖然它的零件眾多,構造精密,但它只算是繁雜系統。
有趣的是,復雜系統也并不一定都具有很大的規模,比如鐘擺也算是復雜系統,雖然它構造很簡單。這部分內容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網上查,針對復雜性科學體系的知識我深感著迷。
回到團隊的管理上,團隊是自適應復雜系統。我認為我們應該把她想像成一個有機體,她是可以自我成長的,需要企業根據團隊的個性給她一個適合的生長環境。
有人把團隊看成簡單機械類系統進行管理,那是工業時代工廠規模化生產領域的管理方法。并不適合高素質、高智商、需要智力創新的團隊,特別是軟件開發團隊。
軟件開發團隊的能力應該是1+1>2的,團隊能力并不是團隊成員能力的簡單疊加。團隊應該具有成員單獨不具備的特性。就像水分子結構很簡單,H2O而已,但組成水團隊以后,我們可以看到它可以流動、可以結冰,可以氣化等團隊特有的特性。
怎樣能得到我們期望的團隊?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怎樣看待團隊。團隊需要培養,成長的團隊會讓你越來越不必擔心項目上的種種問題,因為她會像美國大片中的特種部隊一樣讓你有信心解決你所面對的種種危機。你只要通過每次項目與她建立可貴的信任。
也許會有人會質疑這種信任會導制一種“失控”,其實你要知道的是團隊能力不是“控制”出來的,而是進化出來的。
怎樣才能得到好的團隊呢?我認為合適的環境才能進化出好的團隊。就像美國諜戰片中的反恐小組一樣,這種團隊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是需要訓練基地和教官通過長時間訓練“培養”出來的。
這里用“培養”只是站在管理人員的角度來說,我們需要理解團隊是需要環境進化的,并不是說必需要企業培訓這種手段。重點是“進化”這個詞,我認為團隊能力是進化而來的。
我們如要“培養”團隊,就必須給團隊一個合適的進化環境。
團隊進化過程中,團隊成員需要磨合,也許磨合會讓團隊產生短暫的混亂,這時,作為管理者你要能夠理解與識別這種狀態,不能因此而判定團隊就是一群需要“管控”的“豬”,對團隊要有期待,這才是一定程度的培養,而不僅僅是教授式的培訓。
團隊中每個人都有其特定價值,也并不是團隊中所有人的能力都一樣好才好。我們要讓團隊具有多樣性,不要讓個性上同質化,這樣才能讓團隊具有更好的穩定性。就好像著名的西游團隊里也有頭“豬”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