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世紀的90年代,那個時候上海這個洋氣的城市特別熱衷于過圣誕節,一些高級酒店和娛樂場所,都會舉行圣誕晚會。我曾經接受過朋友的兩張由外白渡橋邊海霸金閣大酒店舉辦的圣誕晚會票,當時的價格為1800元一張。
晚會是與圣誕晚餐同步舉行的,晚餐非常豐富,節目的質量也很高,有歌星演唱、舞蹈、上海獨角戲、魔術和雜技等,感覺每人1800元的價格非常值得。晚會一直要到零點鐘聲想起,然后才是開香檳,狂歡舞會時間。
我記得那時候的商家都會在圣誕節期間應景地做一些打折的促銷活動,但不會亂打活動廣告招攬生意。呼應圣誕節的也只是一些娛樂場所,譬如當時熱鬧的迪廳和酒吧,會推出專題節目??傊?,那時候的圣誕節,沒有像現在這樣,成為所有商家的賣貨促銷大節。
后來漸漸地開始有5月1日勞動節、端午節、10月1日國慶節和每年的春節等等七天以上的長假,于是,眾商家傾巢出動,紛紛打著節日或者打折的旗號,掀起了一場又一場轟轟烈烈的促銷活動,大賺享受七天長假的消費者的錢。
自2月14日西方情人節風靡中國之后,中國的商家們便開始將農歷七月初七(傳說中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逐漸演繹成商品的購物節,盡管青年男女們也確實需要一個“以愛情名義”的獨特約會日子,所以,青年們也開始習慣了商家們早早開始的情人節的促銷廣告了。
而今天是5月20日,因為520的數字諧音“我愛你”而再次被中國人創造成了一個情人節,商家們在此卯足了勁,紛紛推出各種名目的主題活動,消費者們自然也再次被商家忽悠而大掏腰包:鮮花店生意暴漲,餐飲酒吧自然更是人滿為患,其它商家同樣也早早準備把這一天再次弄成了購物狂歡節。
如果說上述節日適當地做一些商品打折以呼應節日氣氛而無可厚非的話,那么,自從天貓電商平臺展開的11月11日(社會稱謂光棍節)雙11購物節大獲成功開始,商家們便開始挖空心思玩弄節日,一副想把人們放松休閑的專享日子,當作瘋狂的購物節使用。
11月11日,一年中只有這一天,月份和日期的數字完全相同,但原來這只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子,既不是什么節日,更不是有意義的紀念日,但因為是4個1,而1就是單數,就被人糊弄成光棍節,而天貓抓住了這個需求,在雙十一這天鼓勵青年人,尤其是女性,在這一天善待自己——沒有愛情就購物滿足自己!
然后,雙十一正式變成了一個屬于商家們賺錢的“購物狂歡節”!我看到這樣的字眼感覺很有趣,購物節,怎么成狂歡節了呢?難道中國人的狂歡節就是購物嗎?購物什么時候不能購?非要等待這一天?哦,原來這一天會打折……
雙十一的事,已經被論證是成功的,因為是一個叫馬云的人做的,所以我也不想去責疑什么,因為在中國,你只要責疑馬云,就會被認為腦殘,因為馬云造就了一大批同樣腦殘般的崇拜者。
然后奇怪的是,有電商平臺就把12月12日拿來運用,模仿天貓,與雙十一一樣來了個“雙12”,這家平臺也許看到雙十一如此成功,便以為弄一個雙十二,也能創造一個奇跡,于是雙十二購物狂歡節就此誕生,盡管沒有多少人鳥它。
更令人感覺可笑的是,在今年4月份,蘇寧和唯品會再次將一個普通的日子,定義成屬于它們的購物狂歡節,我記得蘇寧的購物狂歡節是4月18日,而唯品會卻是4月19日,兩家平臺竟然在同一個時間的同一個地方推出廣告。
在深圳東門、深南路和翠竹路等地段,我發現它們的候車廳廣告竟然也是連在一起,讓人看了感覺特別的怪,而廣告內容,除了所謂的購物節字樣和各種低價商品的陳列之外,什么都沒有!
今天早上去公司上班,發現小區外的太白路兩邊的候車廳廣告,竟然赫赫然地再次上演人造節日實體樣板:京東618狂歡節!理由更是簡單到極點:因為6月是一年的中間,所以就叫年中購物狂歡節。我徹底被電商平臺們的貧窮思維給震撼了,同時也為電商平臺不擇手段挖空心思謀取消費者錢包的惡劣行為表示憤慨!
什么時候,我們中國人的狂歡,就只剩下可憐的購物了???
看了這幾個電商平臺的廣告之后我在想,這些電商平臺營銷思維貧窮得已經到了不得不人為制造“虛假節日”來為自己的平臺引流帶來幫助,或許他們以為,消費者都是一個個傻子,隨便糊弄一個節日,就會相信,然后不顧一切地掏錢購物。連這樣愚蠢的企業都能成功,并被冠以財富英雄,可想而知我們的社會是多么的墮落!
我相信,照此下去,我們的商家們還會繼續不斷地制造所謂的“購物狂歡節”,也許,不遠的將來,我們的每一個原本普普通通的日子,都會被唯利是圖的商家們糊弄成“節日”,而我們的消費者,也許果真會順其自然地墜入商家設置的一個又一個“購物陷阱”不能自拔。
換一個角度說,即便允許商家們刻意設計一個又一個的“節日”,但你也應該像模像樣地營造一些“節日”的文化氛圍吧,總不能全部都是赤裸裸的“購物”,這也太不專業太膚淺了吧!我看到的全都是赤裸裸的金錢掠奪!
既然作為節日,每一個節日都應該有其獨特的歷史和文化成因,譬如元旦因為是新一年的開始之日,值得紀念;2月14日源自基督教的情人節;3月8日世界婦女節;5月1日國際勞動節;5月4日是青年節……我們現在所認知的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其獨特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
但現在,無論哪一個節日,都已經被我們的商家給強奸了,它們已經不再像以前那么純粹和文化,相反,現在的節日都已經充滿了腐朽的銅臭味,每一個節日都被商家利用,這還不夠,商家們甚至還不惜創造子虛烏有的節日,來為自己的商品銷售制造機會。
盡管我們中國在創新方面一直落后于西方國家,但我還是認為我們國人的大腦其實并不太笨,尤其是變通能力特別強,看看電視臺的各類綜藝節目、互聯網技術以及廣告傳播,幾乎都能找到山寨的影子,但在商業利用節日和人為造節方面等忽悠消費者錢包方面,中國絕對世界第一,沒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