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在懷念母親的文章中,吐槽了自己的大哥大嫂二嫂和五叔……
胡適母親是大哥二哥的后母。
"大哥從小便是敗子,吸鴉片煙,賭博,錢到手就光,光了便回家打主意,見了香爐便拿出去賣,撈著錫茶壺便拿出去押。”
"大嫂是個最無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個很能干而氣量很窄小的人。"
大哥讓家里年三十坐滿了討債的人。大嫂二嫂常用打孩子或甩臉色的方式刺激胡適的媽媽。
五叔造謠胡適母親給了別人好處。
胡適母親應對方法也不同。對大哥從不給臉色,無法改變只能聽之任之。對年三十來討債的債主,視若無睹,等到最后一刻才去借點錢每位給一點打發走。
對大嫂二嫂,是憋久了哭一場,讓她們主動來請她喝茶。
對五叔則是公開質問。
這是個有定力有主張的女人,不是萬事都能搞定,總有不如意,但是能搞定的一定要搞定,該忍的忍,該反擊時反擊,該出手時要出手。
對胡適她是這樣教育的:
"我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但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錯了事,她只對我一望,我看見了她的嚴厲眼光,便嚇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時才教訓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靜時,關了房門,先責備我,然后行罰,或罰跪,或擰我的肉。無論怎樣重罰,總不許我哭出聲音來。她教訓兒子不是借此出氣叫別人聽的。"
人后教子,有過必責,最難得的,是有威嚴,一個眼神,孩子就知道畏懼。
考量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教育,不可局限于對孩子的言教,母親自己如何與他人打交道,是更為重要的身教。
每一個家庭,都有本難念的經,都有難搞的人。
如何處理這些難處的關系,是自己的修煉,也是對孩子的示范。
胡適一生儒雅,與人論辯,不出惡聲,他將這一切,歸功于自己的母親。他說:
我在我母親的教訓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極大極深的影響。我十四歲(其實只有十二歲零兩三個月)便離開她了,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