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上初三,離中考大概還有一兩個月的時候,我的模擬考試成績一直在年級第十名開外徘徊,班主任找到我,跟我談話,說我其實很聰明,但不夠用功,如果我能像小王那樣天天非常用功努力,可能考得比他還要好。小王自然是當時年級里數(shù)一數(shù)二的佼佼者。
把我跟小王比,我簡直有點受寵若驚,說我聰明,更是讓我喜出望外。跟班主任談過后,我也著實認真了幾天,可好景不長,我又禁不住電視的誘惑,每天看集電視再復習,就這樣一晃過完了倆月,參加了中考。
考試結(jié)果當然不太理想,以幾分之差差點與重點中學失之交臂,好在差的不多,還能出幾萬贊助費入學,于是父母給我出了錢送我進了學校。
二十年后,我看了美國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所著的書:《終身成長: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突然就想起了我的這段經(jīng)歷,一剎那就明白過來那時的我,正是做出了典型的固定型思維模式下的表現(xiàn)。
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通過好多心理實驗和觀察,發(fā)現(xiàn)了人類的思維模式,存在兩種思維模式,一種是固定型思維模式,一種是成長型思維模式。人們的行為都可以用這兩種思維模式來解釋,而這兩種思維模式狀態(tài)下的人們又會呈現(xiàn)出巨大的成就差別。
什么是固定型思維模式呢?就是這類人在內(nèi)心認為自己的能力是固定不變的,是可以被測量的。這類人的表現(xiàn)要么覺得自己很笨,要么覺得自己很聰明。覺得自己笨的人總是破罐子破摔,覺得自己反正無論如何只能這樣,便從來不想去改變?nèi)W習去努力。覺得自己聰明的人總是不能忍受自己一丁點的失敗和被質(zhì)疑,尤其是有些參加比賽的天才,一旦輸了一次,就墜入萬劫不復,再無可能東山再起。
遺憾的是,大部分人都是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因為我們從小就活在一個會被不斷評價聰明還是蠢笨的世界中,我們會被測試智商,測試各種各樣的能力。我們從來不知道,一旦被限定在一個固定的評價中,我們就很難去成長、去突破自己。
相反,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就不會定義或證明自己的能力,他們認為能力是可以不斷變化的,越學習、越努力,能力就越能得到提升。這類人的表現(xiàn)往往會在遇到困難時愈挫愈勇,有的甚至在遇到難題時反而會表現(xiàn)出高興和興奮。所以,具備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在面對挫折和失敗的時候,能夠激勵自己,告訴自己這只是現(xiàn)階段的能力而已,并相信自己一定可以通過努力或者改變學習技巧從而提升目前的能力,而一旦他們這樣想了,就一定可以做到。這樣的人,往往比那些天才更容易獲得成功。
回到我的那段經(jīng)歷,我被夸贊聰明——在我們的固有觀念里,聰明的人,尤其是天才是不需要努力的,相反那些努力的人就容易被認為不夠聰明,俗話說“笨鳥先飛”正是這個固有觀念的代名詞。因此,盡管我并沒有意識到,但內(nèi)心深處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這樣的邏輯:一旦我努力了,就有可能否定了自己聰明的定義。另外,還有一種更可怕的邏輯:如果我努力了,但成績?nèi)匀怀贿^人家,那是否就證明我其實不如人家聰明呢?
就這樣,我的本能很快做出了選擇,它為了避免這樣的失敗,讓我放棄了努力,選擇了原先的那種不怎么努力的狀態(tài)。然后結(jié)果出來之后,我自然而然就把沒那么努力當作沒考好的借口,又能在內(nèi)心竊喜,看我中考前每天看一集電視都還能考上重點高中,可見我真是老師評價的那樣聰明啊!
多蠢的想法!虧得我這么多年后才發(fā)現(xiàn)!
我相信,像我這樣被固定型思維模式坑了的人一定有很多。
所以,現(xiàn)在的育兒理念,只要你有所關(guān)注,就會發(fā)現(xiàn)都在倡導父母不要表揚孩子聰明,要表揚孩子具體的行動和他們的努力。原來的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現(xiàn)在看了《終身成長》這本書才知道,原來被夸聰明和被夸努力會相差這么大,一個夸贊就能讓孩子形成固定型思維模式或者成長型思維模式。
看了這本書,我們就會不由自主去分辨自己和周圍的人,誰是固定型思維模式,誰是成長型思維模式,比如,那些喜歡說“我就是這樣的,我可改不了”的人,就有典型的固定型思維模式。
一旦知道了自己的思維模式之后,很多事情就變得不一樣了。在遇到一些困難無法越過的時候,我們內(nèi)心也許就能跳出某個聲音提示自己,瞧,你現(xiàn)在正陷入固定思維哦,要知道,我們完全可以轉(zhuǎn)變成成長型思維模式,因為我們都知道了能力不是固定的,它是可以被改變的。
值得一提的是,這本以心理學為基礎的書,寫得一點都不枯燥不教條,里面充滿了大量的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述,讓我們讀來感覺特別輕松有趣,還能在不知不覺中轉(zhuǎn)變觀念,怪不得作為暢銷書經(jīng)久不衰。這跟《超越智商:為什么聰明人也會做蠢事》這本書相比,可以說是完全相反的兩個案例。《終身成長》這本書從書名看來教條且充滿成功學的功利意味,但實際上內(nèi)容平實近人通俗易懂,看著一點都不累;而《超越智商》這本書從書名看來非常有趣,但實際上里面寫的內(nèi)容非常專業(yè),充滿術(shù)語,可以說字都認識,但就是看不懂。
最后,我想以一個小故事結(jié)尾。這故事是我運用這本書的知識采取的一個小行動。
一次,我老公買了一個咖啡機回來,在拆箱裝起來的時候,5歲的兒子指著一個塑料盒說,爸爸,這是牛奶盒嗎?他爸表示很驚訝:是啊,你怎么知道?你真聰明!
我坐在旁邊聽到之后,立刻更正他,你不要夸他聰明。接著我問兒子,你是怎么知道那是牛奶盒的呢?兒子說,是因為包裝箱的圖片上,這個盒子里有牛奶。于是,我就夸他,噢,是這樣,那你觀察得很仔細。
瞧,很簡單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