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錦囊整理自書籍《富爸爸窮爸爸》
【適用場景】
適合大多數人,包括創業者,了解造成貧富的原因,調整自己的認知和行為,獲得好的結果。
【正文】
作者通過自己的父親(窮爸爸)和朋友的爸爸(富爸爸)的對比,以及自己和好朋友邁克遵從富爸爸的教育和指導,而實現了財務自由的經歷,告訴我們,產生人與人的貧富差距的根源是對待錢的觀念:
窮人和中產階級為錢而工作;
富人不為錢工作,富人讓錢為他們工作。
一、 窮爸爸和富爸爸的對比
窮爸爸和富爸爸觀念不同:
* 富爸爸的觀念:我不為錢工作,錢要為我工作;
* 窮爸爸的觀念:工作就是為了掙錢。
窮爸爸和富爸爸的人生結果不同:
* 窮爸爸擁有博士學位,一生都在個人財務問題的泥沼中掙扎,最后只留下了一些待付的賬單;
* 富爸爸八年級都未念完,最終成為了夏威夷最富有的人之一,為教堂、慈善機構和家人留下數千萬美元的巨額遺產。
觀念不同,窮爸爸和富爸爸的行為也不同:
* 窮爸爸常說,“貪財乃萬惡之源”;富爸爸常說,“貧困才是萬惡之本”。
* 窮爸爸相信政府會關心你,滿足你的要求,他總是關心加薪,退休政策,醫療補貼和病假、工薪假期以及其他額外津貼這類事情;富爸爸則信奉完全的經濟自立。
* 窮爸爸會說:“我對錢不感興趣”?或“錢對我來說不重要”;富爸爸則會說:“金錢就是力量”。
* 窮爸爸常說,“我可付不起”,這句話讓你放棄,阻止你開動腦筋去想辦法;富爸爸會說,“我怎么才能付得起呢?”,這句話促使你開動腦筋去想辦法。
* 窮爸爸遇到錢的問題,習慣于順其自然,理財能力越來越弱;富爸爸遇到錢的問題,總會去想辦法解決,理財能力越來越強。
* 窮爸爸說:“努力學習能去好公司工作”;富爸爸說:“努力學習能發現好公司,并且將來有能力收購它們”。
* 窮爸爸禁止在晚飯桌上談論錢和生意;富爸爸則鼓勵在吃飯的時候談論錢和生意。
* 窮爸爸說:“掙錢的時候要小心,別去冒險”;富爸爸說:“要學會管理風險”。
* 窮爸爸努力存錢;富爸爸不斷的投資。
* 窮爸爸希望作者努力學習,獲得好成績,找到掙錢多的好工作,或者去讀MBA深造;富爸爸則鼓勵作者去了解錢的運動規律并讓這種規律為己所用,他一遍遍的說,“我不為錢工作”,“錢要為我工作”。
二、 金錢的觀念如此重要,它來自哪里
作者發現,金錢的觀念不是來自學校教育,因為在美國的學校里,沒有真正開設有關“金錢”的基礎課程,甚至學校根本就不具備這些知識,學校教育只專注于學術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教育和培養。
我們對金錢的觀念其實是來自家庭,絕大多數人是從父母那里了解錢是怎么回事的。
貧困的父母,只會對孩子說:去上學,爭取拿好成績,然后找到安全、穩定的工作,它會供養你一輩子。
結果是,他們的孩子可能會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但同時也秉承了貧窮父母的理財方式和思維觀念。
一旦觀念形成,孩子的行為也隨之改變,他們會努力學習,得到好成績,努力謀求高薪的好工作。工作中也非常努力,力爭晉升和加薪。
如果只是和父母的生活狀況相比,孩子的事業是成功的,有些甚至超過了父母們的期望,但他們的生活并沒有如當初設想的一樣順利,財務問題依然困擾他們的一生,如同困擾他們父母時的情景一模一樣。
他們有很高的薪水,同時也有大量的賬單要支付,通常也有很高的負債,只要停止工作,就可能變的一無所有,生活充滿了無錢的恐懼。
他們有很好的技能,但缺乏知識去解決自己的財務問題,更為嚴重的問題,他們的觀念里面認為生活就應該是這樣,很少或不愿去解決這個問題,也沒有學習財務知識的動力。
看看眾多精明的銀行家、醫生和會計師們在學校時成績優異,可一輩子還是要為財務問題傷神就知道了。幾乎沒有人意識到缺乏財務知識才是他們真正的問題所在。很多人把一生中最好的年華用來為錢而工作,卻不愿去弄明白工作到底是為了什么。
“老鼠賽跑“是指:那些蹬著小鐵籠子不停轉圈的小老鼠,他們蹬得飛快,小鐵籠也轉得飛快,可到了第二天,他們發現自己依然困在老鼠籠里。
而窮人和中產階級的財務困境,就如同陷入了“老鼠賽跑”陷阱一般:
一種表現是:
出于恐懼,害怕付不起賬單,害怕沒有足夠的錢,害怕挨餓,于是去工作,希望錢能消除恐懼,希望薪水能殺死那該死的恐懼。
但人們又同時希望擁有一些更好、更漂亮、更有趣或更令人激動的東西,這是相當正常的,這就是欲望。人們就用薪水去消費,來滿足自己的欲望,認為錢能買來快樂,可用錢買來的快樂往往是短暫的,所以他們不久就需要更多的錢來買更多的快樂、更多的開心、更多的舒適和更多的安全。
于是,我們的生活變成了這個模式:起床,上班,付賬,再起床,再上班,再付賬……
這個模式下,賺再多的錢,也解決不了問題,因為我們會以更高的開支重復這個循環。這也解釋了為什么有些人發財之后,由于缺乏財務知識,會很快失去財富而重返貧困的原因。正是因為每個人都有的恐懼和貪婪之心,讓我們陷入了人生最大的陷阱,使我們不能分辨真相,缺乏思考,變成了錢的奴隸。
另一種表現是:
一個孩子出生后,然后去上學,父母為孩子成績出色而自豪。
孩子進入名牌大學學習技能知識,畢業后,找個安全、穩定的工作,開始掙錢,信用卡蜂擁而至,他們開始購物,結交異性朋友,不久結婚。他們覺得獲得了成功,前途光明,于是決定買房、買車、度假并且生孩子。
這時問題就來了:他們需要大量的錢。
這對幸福的夫婦認定他們的職業是最重要的,并且開始更加努力地工作,尋求升遷和加薪。加薪實現了,而另一個孩子的出生使他們需要一個更大的房子,他們不得不更努力地工作。他們成為了模范雇員,甚至于可以說有為公司獻身的精神。他們的狀況是,拿著大額的工資單,但迷惑于錢都到哪兒去了。
孩子們長大了,為供孩子上大學和為他們自己退休需要準備的錢也越來越多。
他們不停地為了獲得薪水而為公司老板工作,通過繳稅為政府工作,通過付住房貸款和信用卡貸款為銀行工作,但等待他們的只是越來越多的債務和催款單,于是他們再加倍努力工作,再更多地獲取債務,陷于財務緊張的怪圈不能自拔。
接著,他們建議他們的孩子努力學習 ,取得好成績,找個安全的工作或職業。而對于錢,除了從那些想利用他們,從他們的天真中獲得好處的人那兒學到點東西外,他們什么也沒學。他們終生努力工作,然而隨后這個過程又將在他們的下一代中重復了。
富人的金錢觀念是:不為錢工作,要讓錢為我工作。
作為父母,富人知道知識很重要,知道造成貧窮和財務問題的重要原因是自身的恐懼和無知。所以,會教育并要求孩子要上大學,學習有用的技能。同時,以自己的方式傳授孩子有關錢的財務知識,正確的思考的能力。
如:錢是一種力量,但更有力量的是有關理財的教育。錢來了又去,如果能了解錢是如何運轉的,就有了駕馭它的力量。
這樣,富人的孩子也繼承了來自父母的金錢觀:不為錢工作,要讓錢為我工作。
孩子上大學是為了學習有用的知識,而不是為了用這些技能去工作賺錢。遇到財務問題,也能正確思考并找到解決方案。
在這種觀念指導下,孩子會不斷的學習財務知識,哪怕是在大學畢業之后。他們利用所學的財務和技能知識,就能開始積累自己的資產。
這些資產產生的收益將能支持他們自己的支出,實現財務自由,并變的富有。
1990年,作者最好的朋友邁克接管了富爸爸的商業王國,而且做得比他爸爸還好。他和他夫人的財產多得讓你難以想像,富爸爸的王國被管理得很好,而邁克已開始訓練他的兒子接替他的位置了,正如當年富爸爸訓練我們那樣。
1994年,作者47歲時退休了,當時我妻子37歲。退休并不意味著無事可干。對于我和我妻子來說,除非發生意想不到的大事,否則我們完全可以選擇工作也可以選擇不工作,并且我們的財富能避開通貨膨脹而且在不斷地增加著。資產已經多到可以自我增值,就像種下了一棵樹,你年復一年地澆灌它,終于有一天它不再需要你的照料,可以自己生長了。它的根已足夠深,你現在開始享受它的樹蔭了。
邁克選擇經營他的商業王國而我選擇了退休。
知道了這些,富人越富,窮人越窮,中產階級在財務泥沼中掙扎的現象就不足為奇了,本質就是金錢觀在父輩金錢觀的不同,以及對不同金錢觀繼承的結果。
三、不為錢工作,你能得到更多
不為錢工作這個觀念,是如何讓人們變的富有的呢?
作者在他還是孩子時,接受了富爸爸不為錢工作的觀念后,開始不要薪水為富爸爸工作。
作者看到了無償獲得書商的小人書,開辦一個小的小人書閱覽室的機會。
他們從書商處獲得了幾百本小人書,雇傭朋友邁克的妹妹來管理圖書,管理員除了免費看書,還可以獲得1美元的收入,邁克的妹妹很開心,表現的非常盡職盡責。
而作者和好朋友邁克,在三個月的時間里,每周平均可以從閱覽室獲得9.5美元。
正如富爸爸所說,動腦子思考,無代價地工作,很快就會發現掙錢的方法,用這種方法掙來的錢會比薪水多許多。
你會看到別人看不見的東西,機會就在你面前。大多數人看不見這種機會因為他們忙著尋找金錢和安定,所以他們得到的也就有限。當你看到一個機會后,你就會在一生中不斷地發現機會。
由于為富爸爸工作而沒有報酬,作者和朋友不得不發揮我們的想像力去尋找掙錢的機會。
從他們自己的小人書閱覽室起,他們自己賺錢,而不用依賴雇主。
尤其是他們的生意會不斷的帶來錢,當他們不在那兒時,它也在生錢,錢在為他們工作。
結論:
人們所持的觀念,會支配人們的行為,行為決定人生貧富這個結果。
而觀念的產生是教育和學習的結果,作者不是富人的后代,但是有幸得到富爸爸的教導,通過轉變觀念和自身的學習,一樣實現了富有,這非常具有啟發意義。
【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