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閨蜜要來找她玩,兩人興高采烈地計劃了行程,訂好了車票,準備去短途旅行。在這個朋友尚沉浸在即將與閨蜜相見的喜悅中時,響起了一個這樣的聲音:“才兩天時間,你們干嗎去那么多地方啊,不會覺得太趕嗎……”
估計有不少人和我一樣有過類似的經歷,在情緒高漲的時刻,總能聽到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就好像被澆了一盆冷水,從頭涼到腳。但偏偏這些人是打著為你好的旗號,你再覺得莫名其妙,也只能選擇沉默,頂多在心里抱怨一句:“關你什么事啊,我自己開心就好。”
身邊總有一些人喜歡對別人的生活品頭論足,然后再以智者的身份給出自己的“建議”,一副“就我懂得最多,你就該聽我的”驕矜姿態,仿佛你不聽他的就是自尋死路。這些人覺得自己是熱心腸、樂于助人,其實他們只是試圖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別人身上,并以此來證明自己高人一等的成熟心智和處事能力。
說是建議,其實只是他們獨斷專行的產物,甚至在完全不了解對方時就大咧咧地對人家的想法全盤否定。還有一些人,急于賣弄自己的學識,便四處糾正別人的生活習慣,這樣很容易引起對方的反感。
比如我在某個炎熱的天氣里吃了個冰激凌,正好被一位同學撞見,她一臉嚴肅地對我說,你怎么能在飯后立刻吃冰激凌呢?你不知道這樣對腸胃不好嗎……明明知道她的本意是為我好,但我生生聽出了一種“你有沒有常識”的感覺,本來興高采烈的我吃起冰激凌來味同嚼蠟,覺得一點都不可口了。
我們都是成年人了,每個人都懂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生活里太多墨守成規的時刻,偶爾選擇放縱一次,卻總有這樣那樣的人試圖想把你“拉回正軌”,本來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卻被人整得跟犯了滔天大罪似的。吃一次路邊攤有人告誡,熬一次夜有人恨不得給你開個健康講座,就連吃一次泡面,都要忍受周圍人恨鐵不成鋼的目光。
你也許會說,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這么多善意的關心卻棄之敝履。我并不否認這些善意,但這些泛濫的善意困擾了我的生活,每個人都七嘴八舌地對我的生活指手畫腳,最后泛濫成災。而我真正需要關心的時刻:深夜返校時,生病體弱時,有問題想要詢問時……之前那些熱情似火的人反倒沉默起來了,甚至會不經意間流露出不耐煩的情緒來。
原來所謂的善意,只是一時興起時給自己尋一個發表高談闊論的機會,哪管你需不需要,我說得開心就好。反而是那些真正的朋友,他們并不會隨意插手你的生活,而是善于傾聽你的想法。他們不會隨意給你建議,因為足夠慎重,頂多會在尊重你個人意愿的前提下完善你的想法。只有那些對你的生活毫不負責也不必負責的人才會武斷地想要左右你的思想。
又或許每個漫不經心的建議里都摻雜著真心的成分,但你給的是你想給的,卻不是我想要的。正如別人想要香蕉,你卻給了人家一個芒果,而他卻正好對芒果過敏。
生活中總是冷暖自知的時候多,感同身受的時候少,所以在不知道如何幫助別人時,不要急于評價,不要隨便給出建議,即使是出于好意,也不要隨意對別人的生活指手畫腳。這也是一個人長大成熟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