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總以為“知性女人”這一概念比較通俗易懂,一般就是知識性的女子,尤其指知識性的中青年女性。
在我看來,以前人們強調的多半是“知性女人”這一概念中“知”的成分(有些知識女性的意思),而現在這個概念除了她的“知”外,更多的指這類女人的性格、性情、靈魂歸屬和她的精神底蘊。甚至于在她的精神狀態中的那一種不屈不撓,勇于朝著夢想前進,哪怕路途崎嶇坎坷也在所不惜。
陳魯豫不僅是我非常非常喜歡公眾人物,而且是大家所熟悉的著名電視人,她的知性氣質是我所喜愛和推崇的。我非常喜歡魯豫獨特的知性氣質。不管是在臺上還是在臺下,她的從容、內斂、自信和大方都是值得我好好學習和借鑒的。
她從《藝苑風景線》中走進你我的視線,成功于“鳳凰早班車”,順利開啟了“說新聞”的先河。一時間,“說新聞”這個新型的新聞介紹方式成了各大電視臺新聞欄目爭相效仿的對象,而魯豫有成了時下主持人的“模型”。但她們也只是“學型而尚可,內在的神和精髓卻學不到半點”究其原因,也只能獨缺那一份“知性”吧!
簡單來講“知性女人”除了知識性外,更要具備她的“文化性”。而這種文化性在魯豫的身上是有著淋漓盡致的體現的:當年還未大學畢業的魯豫,被“藝苑風景線”的導演張曉海相中,去主持節目。
要不是這么多年的家庭熏陶,要不是魯豫的博覽群書、涉獵甚廣,想必也不會由內而外的散發著“文化性”。而這種文化性無疑是一種更加美好生活和一個更靈魅時代的自然訴求。魯豫在美國留學期間,歐普拉.溫弗瑞每期的脫口秀節目,她是必看的。當時她自己就下定決心:一定也要在中國頁創建一個這樣紅火的談話類節目。這在她的《心相約》中也提到過。
魯豫非常喜歡看書,我想這和她的家庭環境有很大的關系:父母都是大學教授,自然對孩子的內在素養和外在形象氣質等各個方面的要求都比較嚴格。
魯豫本人喜靜而不喜歡熱鬧,在一次社會公眾活動中,結束了必要的部分,魯豫就回到酒店休息了。獨自享受自己的那一份寧靜,以保持住那種“以致遠”的能力。所以她的節目,總是有別于其他的談話類節目,多了一份親近大眾,多了一份接地氣,多了一絲暖心的感覺。
然而最終,魯豫成功了!節目正式進駐安徽衛。由當初的“魯豫有約—說出你的故事”正式更名為“愛傳萬家.說出你的故事”
從這些具體的實例當中,我們很容易就可以看出,有關現代女性中的“知性女人 ”的三維成因。我們可以分別稱之為知性女人的“智力之維、“情感之維”、“靈性之維”,這就和現代人本心理學的“三商”—(智商、情商、靈商)相呼應、不某而合。而這三方面,魯豫可以說是表現非常出色的。不然,她怎么會一步步地走向自己的夢想呢?
魯豫給人感覺很實在,不像有些名人:美其名曰自己的清瘦是天然的,鍛煉出來的。請問,要不是在飲食方面的嚴格控制。光靠鍛煉,十年都瘦不下來!魯豫直言不諱的公布自己的減肥秘籍,公開自己的青澀時期的學生照片。甚至于黑咖啡是她最愛的原因,也是和我如出一轍。(當時想到一起了!哈哈)
人的三個維度標示了人發展的三個方向,同時也揭示人生活中本應該包含的內容。三者皆具,而且發展平均的女性,才是真正的知性!
魯豫從一個普通的主持人、一路走來,憑著自己的毅力和踏實苦干,終于躋身為頂級電視人!她不論是外在的行動,還是內在精神,都是是立體的、豐滿的、靈動的。
也只有這樣的她,才能散發出一種心中內在的魅力,并賦予一種只能意會而不能言傳的令人心醉神迷的美。
何為知性?在我看來,知性是一種具有細膩、柔軟感情的理性,它除去了理性中過于尖銳和冷漠分子,賦予了它一絲玫瑰色的光。
說到這里,想到了一句張愛玲的話:女人只可遠看,男人倒可以對談。張愛玲是大才女,她是那種深刻和尖刻勻具備的人。成為才女固然是每個女人所心之向往的,但張愛玲自己和她筆下所描繪的那些女士們,我敢肯定的講,她們一定不是知性女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