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我們的閱讀主題是宇宙。我選了《上帝擲骰子嗎?》。本書有點厚,對于一個物理學渣子來說讀起來真的有些困難。好在作者以講故事的方式來講解物理量子的發展,使得那些數學公式顯得不那么乏味。也在一定程度上緩減了對物理名詞(光子,量子,粒子)的眩暈。在老師和某學霸的鼓勵下,就著陳果老師的《好的孤獨》總算把它給啃了。你可能會好奇,“為什么還要就著哲學啃?”這感覺好比咀嚼干豆子,忍不住喝幾口牛奶才把它咽下去。吃到肚子里才發現殊途同歸,原來吃的都是蛋白質!
現在我們來聊聊量子理論。它是二十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發現,從根本上顛覆了經典科學的理論。一直以來我們認為物質世界是確定的,是連續,是可以被測量的,客觀世界不會以主觀意志為轉移,并對此深信不疑。但是量子力學告訴我們原有的認知是錯誤的,世界是不連續的,不確定的,甚至不是物質的,也不是客觀存在的。
電子雙縫干涉實驗證明了人類的觀察左右了試驗的結果。在沒有被觀察的時候,電子既是波又是粒子,處在疊加態。而當它被觀察的時候就會按照一定的概率產生波函數坍塌,處于本征態。也就是說我們觀察到的結果是它的本征態。能計算出來的是概率,但是無法預知坍塌結果。這種不確定性就好比擲骰子,六個面的任何一面都有可能朝上,而我們觀察到的只有一種結果(坍塌結果的本征態)。由此類推我們所處的宏觀世界。所有事物沒有意識的參與和觀測,它就處于混沌的疊加態(既是這樣的,也是那樣的),當我們去觀察它的時候就出現了固有的本征態(這樣的或那樣的)。經典理論認為宇宙創造了人類。如果說人類的意識或選擇決定了宇宙所呈現的樣子,這聽起來是不是很荒謬?但是我們也發現這個說法和王陽明的心學極其相似。他說:“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我相信王陽明肯定沒有研究過量子理論,但是他們說的是同樣的道理。日常生活中,我們關注與自身密切相關事物,而忽略掉與自己無關的信息。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和認知對事物做出評價或判斷。有一句話說“you are what you say!”你說了什么,可以證明了你是一個怎樣的人。我們的世界是不是內心塑造出來的世界?再回到陳果老師《好的孤獨》。她說:“我并不喜歡單一地肯定或否定某一樣東西,在我看來任何一樣東西都有好壞兩面。就孤獨這個話題,我也不去定義它的好壞,我只是告訴你,有一類孤獨能幫助你成長,而另一類孤獨則讓你迷茫,不能一概而論。但正因為事物皆有兩面性,有時你只要換一種看法,就能換一種活法?!?/p>
“換一種看法,換一種活法。”“意識的參與改變了事物的狀態?!薄督饎偨洝飞险f“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他們講的是不是同一個道理?有沒有殊途同歸的感覺?佛眼看世界處處是佛。世界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們所處的世界。(純屬個人想法?。┣也徽f量子力學是否可信,我們都有必要選擇更好的方式活著。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我在這里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估計他老人家已經笑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