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系中有這樣一類人,一旦關系建立,他便迫不及待地將自己的一切傾訴給對方,有時會把生活中的一些非常瑣碎的東西,事無巨細地分享出去,比如今天我做了饅頭,堿放多了,沒有揉開,蒸出來的效果有點黃,吃起來的口感特別差等等無關緊要的事情,控制不住地分分鐘都想讓對方看見自己在干什么!生活中似乎我也有這樣的表現,遇到了一件搞笑的事情,想在朋友圈與大家分享;干了一件漂亮的事情,想與周圍比較在乎的人分享,遇到比較垃圾的事情,還是希望有人能了解我的委屈,并感同身受。每個人做了一件轟轟烈烈的大事都希望自己被看見,被看見是一種需求。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需求呢?什么樣的人這樣的需求會更強烈?當這樣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會有什么感受呢?孩子小的時候特別希望自己的行為或者自己看到的事物被媽媽或者是爸爸看到,如果自己的這一需求被忽略時,便會產生一種壓抑。這樣被壓制下去的需求會在長大后以一種病態的方式展現給別人。小時候被忽略的越嚴重,長到后被看見的需求就越旺盛。如果一個家里面有很多孩子,由于父母的精力有限,很難照顧到每一個,那么,不起眼的那個便很容易被忽略,不被看見經常會放生,這樣的孩子長大后,會通過尋求被看見而獲得愛。希望有一雙愛的眼睛看到,如果不被看到,自己的行為就等于不存在。其實,親密關系中對方的眼睛就像一面鏡子,從他的眼睛中,甚至可以看到我的鏡像。當你用心看我的時候,你的整個靈魂的反應就像是一個抽象的鏡子一般,照出了我的存在。沒有你的鏡子的存在就沒有我。我的感受,必須經由你的看見才開始存在。四十歲以后,有很多事情都想明白了,眼前經常浮現起,孩子大聲說:“媽媽,這是我編的蝴蝶結。”,我沒有移開盯在屏幕上的眼睛,敷衍地說了聲:“真的嗎?你好棒!乖乖的在哪里玩兒,不要搗亂哦!”;“媽媽,我考了95分!”,“有什么可高興的啊?又不是100分”,“媽媽,我考了100分”,“不許驕傲啊!再接再厲!”。每一句回復都是對孩子的忽略,沒有看見孩子的努力和成長,讓孩子在一個缺少愛的環境中慢慢成長起來,而這種忽略,會造成孩子沒有存在感,會以各種方式,吸引別人的注意,以求被看見。作為家長,我們需要懂得,那些問題孩子制造問題時,也許是在尋求你的注意,而這時你要做的不是故意忽略他,而是可以去好好地看見他,你帶著積極能量的看見,可以轉化成他的問題行為,并且將孩子引導到積極、陽光、快樂的方向。
為什么你希望被看到?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