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雨水對土壤的侵蝕,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究:一,土壤中有什么?二,什么是侵蝕?三,土地被侵蝕的因素有哪些?四,河流對土地有哪些作用?五,怎樣減少土地的侵蝕?下面,我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五個方面的調查研究:
一、土壤中有什么?
土壤中有沙礫,沙,粉沙和黏土顆粒。土壤中還有腐殖質和鹽分。腐殖質是動植物腐爛時產生的黑色物質,鹽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礦物質,它們都是植物生長必需的營養元素。土壤是沙,小石子,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
二,什么是侵蝕
雨點降落時的力可以打散并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動時,攜走了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帶走了,這就是侵蝕。雨水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蝕的開始。
三、雨水對土地的侵蝕
我們通過實驗來驗證,具體過程如下:
(一)用摻少量沙,石的土在一個長方形塑料盒中對堆一個斜坡地形,并用小鏟子拍緊,再在土的邊緣造一個垂直的“懸崖”。
(二)另準備一個飲料瓶,在瓶蓋上扎一些小孔,做成噴水器。在飲料瓶中裝滿水,蓋上瓶蓋。
(三)把裝有“懸崖”的盒子放在廢報紙,在報紙上鋪塑料膜,并把盒子的一端墊高。(四)用手擠壓噴水器,讓水噴灑出來。
實驗結論:雨水會對土地形成侵蝕,雨水和徑流會把地表的泥土帶走,使土地受到侵蝕,使地形地貌發生改變!
四、土地被侵蝕的因素有哪些?
土地被侵蝕的因素有:有無植被,坡度的大小,降水量的多少有關!具體我們通過以下三個實驗來證明。
試驗一:
研究題目:土地上有無植物覆蓋對侵蝕的影響。
我們的推測:如果有植物覆蓋,土地受侵蝕的程度小;如果無植物覆蓋,土地受侵蝕的程度大。
實驗的方法:對比實驗。
改變的條件:實驗組有植物覆蓋,對照組無植物覆蓋。
不改變條件:降水量高度一樣、土壤一樣多、坡度一樣大、雨量大小一樣、容器一樣大。
研究的過程:
1、先找兩個籃子和兩個差不多大小的噴水器,分別往籃子里裝上同樣多的土壤。
2、實驗組鋪上植物。
3、從同樣高度降水,觀察實驗現象。
觀察到的現象:實驗組流出來水的顏色是微黃的,對照組是深黃的,并且土壤流失了一點。
我們的結論:有植物覆蓋對土地侵蝕影響程度小,無植物覆蓋對土地侵蝕影響大。
實驗二:
研究題目:土地坡度大小對侵蝕的影響。
我的推測:土地坡度越大,對侵蝕的影響程度也大;土地坡度越小,對侵蝕的影響程度也小。
實驗方法:對比試驗
相同的條件:有無植物覆蓋,雨水量的大小,降雨的高度,將雨用的瓶子,實驗用的臉盆。
不同的條件:土地坡度的大小。第一組實驗土地坡度大,為實驗組;第二組實驗土地坡度小,為對照組。
實驗過程:
1.找兩個同樣大小的臉盆裝滿同樣多的泥土。
2.把第一個臉盆中的泥土壓斜為斜坡,把第二個臉盆中的泥土壓斜為緩坡。
3.在一個瓶子中裝滿水,并在瓶蓋上戳幾個同樣大小的洞。
4.在同樣的高度往兩個臉盆中灑水。
5.觀察現象。
實驗中所觀察到的現象
實驗前:泥塊都是干巴巴的,里面參雜著小樹枝。
實驗中:落到臉盆內的水不斷往下流。斜坡上的水流得快些,混合著大量泥沙;緩坡上的水流的慢些,混合著少量泥沙。
實驗后:泥塊都松軟了,泥土上都變得濕漉漉的。有些地方還被沖走了一些沙土。
實驗結論
我的結論:土地坡度大小對土地有侵蝕的影響。土地坡度大,對侵蝕的影響程度也大;土地坡度小,對土地侵蝕的程度也小。
實驗三:研究題目:降雨量的大小對侵蝕的影響。
我們的推測:降雨量越大,對土地侵蝕的越大。雨量越小,對土地侵蝕的越小。
實驗方法:用對比實驗,設實驗組和對照組。
實驗組和對照組要控制不同的條件:實驗組降雨量大,對照組降雨量小!
實驗組和對照組要保持相同,不變的條件:土壤結構,植被覆蓋情況和土地坡度的大小。
實驗方法:
⒈用摻有少量沙,石的土在一個長方形塑料盒中堆一個斜坡地形。
⒉六準備兩個塑料瓶,在瓶蓋上扎一些小孔,做成噴水器。在飲料瓶中裝滿水,蓋上瓶蓋。
⒊用兩只手分別擠壓兩邊的噴水器,一邊降雨量大,一邊降雨量小。
實驗結論:降雨量越大,對土地的侵蝕越大。降雨量越小,對土地侵蝕越小。
四、河流對土地侵蝕的影響
實驗目的:通過模擬河流的實驗,了解河流有侵蝕作用,還有沉積作用,了解因為侵蝕和沉積帶來的地形地貌變化。
實驗器材:濕潤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有植物生長的土1塊、一側有孔的長方形塑料水槽2兩個、小鏟子1把、降雨器1個、水、接水容器(燒杯)2個、尺子1把、飲料瓶1個。
實驗過程:
1.在盒的一端用土堆一個一邊高一邊低的斜坡,并稍微拍緊。注意空出盒的三分之一不要裝土,然后在斜坡上用小棍挖鑿寬、深都約為1厘米的“河道”。
2.在塑料杯子底部側面扎一個直徑約2毫米的小孔,用木塊墊在杯子下方,使出水孔對準河道。用大飲料瓶裝滿水緩緩地向杯內倒水,保持杯內的水始終是滿的。在實驗盒的出水口處準備用桶接住流下來的水。
3.水流出來了,河流形成了。觀察河水流動速度的變化及地形的變化,當一瓶水倒空了,河流不再流動時,仔細觀察河道和土地。
實驗結論:河流會浸蝕土地,并改變地形地貌。
五:怎樣減少對土地的侵蝕?
植樹造林,恢復植被,可以減少水流失,和風沙侵蝕。
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和生態重建是極為重要的。植樹造林可使水土得到保持,哪里植被覆蓋率低,哪里每逢雨季就會有大量泥沙流入河里,把田地毀壞,把河床填高,把入海口淤塞,危害極大。要抑制水土流失,就必須植樹造林,因為樹木有像樹冠那樣龐大的根系,能像巨手一般牢牢抓住土壤。而被抓住的土壤的水分,又被樹根不斷地吸收蓄存。據統計,一畝樹林比無林地區多蓄水20噸左右。植樹造林對治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 防風固沙 ,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可以大大改善生態環境,減輕洪澇災害的損失,而且隨著經濟林陸續進入成熟期,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和間接經濟效益巨大,還能提供大量的勞動和就業機會,促進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