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文章系原創首發,文責自負,本文參與書香瀾夢第130期“靜”專題活動。
一小孩總很鬧騰,仿佛渾身擰成一股繩,有使不完的勁,扔東西砸東西,爬高竄低,父母看著卻更高興,他半夜睡醒,又哭哇的叫,父母經常為此經常熬夜,難得靜會,睡得安憩,父母歡喜得緊,卻也忘記睡眠,哪怕一夜無話,也都未來可期。
有一次在飛機上,他像個小齊天大圣,上竄下跳,最后被嚴肅的乘務員嚇哭了,那雙眼神好像能殺人在他的印象中,跟鬼片一樣。他靜得只能偷偷眨眼偷瞥空姐的溫柔,這時的靜卻再也聽不進父母給他講的睡前故事,仿佛人生的曠野猛然遇到了野獸,外表的安靜內心的畏懼。
上學的時候,老師要他們安安靜靜的坐著聽課,偏生他似乎多動癥般,老是抓扯女生的頭發,頂老師嘴,就是吊兒郎當的壞學生,直到,為了保護同桌免受其他同學的欺負,他奮勇而上,與真正的壞同學扭打在了一起,與壞同學一同被關了禁閉,那片刻時間,他與壞同學達成口頭上的和解,也仿佛與這個世界和解,喧鬧的玩笑里有份寧靜的勇氣。
在那個年輕人擁有許多娛樂活動的時代,略微長大的他并不怎么喜愛,爺爺愛下象棋,他便陪著爺爺下,閑敲棋子落燈花,每經一役換枝丫。棋最宜鬧中取靜,他不知自己的每一步棋,每一處巧思都不過三頁紙,有趣,玩味,但性格早已定型,楚河漢界,過河車卒,不變的是,是對莫測的局面,內心求靜的堅持。
再長大一點他跟著父母選擇在冬天去旅行,領略那浩渺又單一的雪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一份獨屬蓑笠翁的靜,是孤獨,是安寧,也是態度,從此他每年都不會忘記來這里“朝拜”,這恍若心靈的圣地,哪怕人生早添新景,他心仍為靜迷。
臨近高三時老師給出的八字箴言便是“靜得下心,沉得住氣”。沒有靜,何來沉?問蒼茫大地,誰冷靜思索,才有沉浮的收獲。他早已擺脫少時的稚氣,跟每一個普普通通的寒門學子,投身高考這條似乎唯一較為公平的巨大熔爐。蟬鳴的夏季,煩躁的內心,還未裝空調的宿舍總有人在心靜自然涼,那些彷徨的午夜,隔著蚊子和挑燈夜戰的蚊帳,他仿佛聞到了,看到了,聽到了,感受到了不見天日,蟄伏數日的夏蟬,只為高考那三日,結束那刻,他收獲從所未有的安寧,插回筆蓋,猶如戰士收刀入鞘的恢宏與沉著。
到了大學,他玩著游戲,夜夜未眠,當他離開從此只有夏天和冬天的家鄉,當他上下而求索仍是普通的大多數,當他靜夜不宜思卻真思的惆悵,他決定以靜制動,首推文藝,用心記錄自己的得失喜樂,為青春譜曲,身旁的黎明靜悄悄。
畢業后他謀了份工作,娶妻生子,當房貸車貸壓得他只能孤獨的在車里抽煙,此刻的靜顯得十分諷刺,難道這就是人生?
膝下多了個少年,他才發現,他有好多的話,像當年的父母一樣說不出嘴,養兒方知父母恩,孩子的不懂事比他當年更甚,他安靜得如老狗,內心的關切卻無法顯露。
多年以后,當他迎來死亡的終點,他終會再次感慨,“有的人死了,但卻似活著,”“生前何必久睡,死后注定長眠。”他的一生終于安靜了,雙眸在親人的哭泣和入殮里緊緊閉上,風還是昨晚的風,來此一遭竟不覺痛,過客匆匆,留下什么,遺憾,抑或期待,都是人生值得或青澀的注腳,與靜一同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