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已三年多,自己對婚姻的理解開始加速。特別是去年小孩的降生,二人世界變成了多人世界。隨之而來的家庭小矛盾也在日常的瑣碎中積累和顯現出來。我曾單純的認為婆媳問題只存在于狗血的家庭肥皂劇里,而現實總是會給你上一堂生動的認知教育課。其實不難想象,兩個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完全不在同一頻道的人,因為我而強制綁定在一起,日常生活中出現溝通問題再正常不過。此時,我這個中間人必須要起到積極的作用,為兩方的有序溝通搭上傳輸通道,并將不一致的代碼轉化為通用代碼,方便兩方都能正確理解。坦白講,這工作看似簡單,其實不然。因為事事不可能面面俱到,照顧一方感受必然會讓另外一方有些不舒適。這時單獨的溝通工作就必須馬上跟進。爭吵往往來源于不正確溝通和錯誤理解的積累。
今年春節,為了避開擁擠,母親和妻子先帶小孩回老家了。在我回家的前兩日,妻子攜小孩去看望岳母。而我回到老家后,按照自己想象的溫馨畫面去接妻兒回家,結果事與愿違,反而讓老婆落下了委屈的淚水。其實事先與妻子有過溝通,被拒后雖然有些不解,但是也無任何情緒,更沒想過事情會朝向最壞的結果演變。事后我不斷的與腦中另一個自己辯論,試圖得出一些結論,也曾在內心自嘲??墒桥c老婆交談后,我明白了我的言語和行為給她帶來了不小的困擾和壓力。的確,即使我內心像桿公正的天平,沒有任何傾斜。但是我的選擇本身就可能帶著某些壓迫性的屬性。我原以為自己沒做錯什么,但是最終給她帶來苦惱,已屬于錯誤行為。對她而言,她只是選擇了她堅持的立場,雖然有搖擺,但是最終的的選擇代表了她的想法和立場,她沒有錯?;橐隼锩鏇]有絕對的對錯,只看你站在何種立場看待問題。
雖然我們也會有爭吵,但是從剛開始因為父母的影響而改變行為,到現在開始思考問題的本質。我們也算是在是婚姻的河流中逆流而上。
在之前,我對剛結婚時產生的一些問題并沒有徹底理解。只是強行讓自己和時間消化掉了那些問題。今年春節期間,卻突然間徹底想通了那些事情。
我們大都在計劃生育的大背景下誕生,家庭人口結構與我們父輩的父輩完全兩樣。由于大量獨生子女的存在,單純的嫁娶模式開始跟不上潮流的變化。新的“兩邊典禮”,兩邊都可以生活的方式更為女方家長所青睞。我所在的老家正是流行這種婚嫁模式。
可是問題根源出在哪里呢?身處新的婚嫁模式中,我們的對婚姻的認識和理解卻還停留在父母輩的單純嫁娶觀念之上。女方家長希望徹底與舊婚嫁習俗決裂,按照新的規矩來。但是新的規矩尚未成熟,大多數為摸著石頭過河。男方家長受著舊有婚嫁習俗的利好而對新規矩在心理上有抵觸。由于骨子里受傳統男尊女卑的影響,雖然接受了新的模式,但還是認為新兒媳最好也能像過去一樣。當事雙方對婚姻的淺薄理解會使雙方的思想如擺鐘一樣搖擺不定,極易受外界影響。新的規矩尚未成文,舊的習俗余威尚存,兩方思想交鋒勢必會產生許多的家庭矛盾。而我也曾受到過這種交鋒的折磨。好在許多當事雙方的年齡和思維在同時成長,對婚姻也慢慢有了自己的理解。
婚姻的目的什么?是為了每到春節糾結在誰家多呆了一天或少吃了一頓飯嗎?是為了活給別人看看,自己是否符合他們的認知習慣?還是一味的依從著父母的想法,盡所謂的孝道?父母終會離開我們,最終只有你我相伴到老。難道一定要給親密無間的倆人互相戳幾個窟窿,等到老了再慢慢修補?
見過身邊許多人因為外人言語挑唆而對自己親人粗暴相向的。而自己之前也曾陷入過過分在意別人怎么看的坑。其實有時候本能會和外界影響相抗爭,我們卻為尋求更完美的解決方案而感到苦惱和搖擺。這種狀態下得出的方案通常都是三輸局面:自己想的難受、做得難受,雙方父母感受更是不佳。生活在這個世界想不受外界干擾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是在受到干擾的時候問問自己,究竟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因為選擇意味著取舍,沒有十全十美的選擇。
告誡自己遇到事情多自己想想,而不是頭頂夜壺,誰的想法都得往里面裝。當然,婚姻不是一個人自說自話。需要不時的與另一半交換想法,了解彼此的心里底線。避免無意觸碰而造成的傷害。作為一個男人,在生活中即使我的想法再有道理而愛人根本不理解,那么我也應該暫緩我的想法,嘗試與愛人溝通。
我母親曾戲言,不要娶了媳婦忘了娘。我那時只是笑笑,心想怎么可能呢?其實她說的忘字包含了很多。一個母親把全部的愛傾注在他的兒子身上,盼望著他成人成材,期盼著他結婚生子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但是兒子卻把多數的愛給予另一個女人,心里多少會有不平。我揣測:不同于女方家長對女婿好點,讓他對自己女兒好點的心態。男方母親可能會以探尋的心理接觸兒媳,到底是什么樣的女人獲得了兒子的青睞?結果,日常的生活接觸讓大家隱藏的缺點慢慢顯露,無論是母親自己還是兒媳,都會看到對方身上諸多問題。于是母親會大為吐槽,這樣的女人我兒子怎么會看上呢?兒媳也會內心反擊,你也有諸多缺點卻一心只看到我身上的缺點?
還好母親和愛人中間有個緩沖帶和傳輸通道,人自身也都帶著可更新的系統,我們大多數人不至于在矛盾叢生的婚姻里走進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