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小灶群以來,在跌跌撞撞的感悟輸出路上走了近4個月,正值寫得越來越迷茫,今天的晨讀無疑如柳暗花明般,給我指出一條把明道。
1.
在晨讀感悟以前,自嗨的寫過很多文字。后來聽了很多過來人的經驗,看了很多爆文,關注諸多優秀的公號(當然包括貓叔),才知道,自嗨文沒有多少價值。前幾天坤龍老師關于公眾號如何漲粉和變現的分享課程里也有提到,考慮受眾群體的內容,才會吸粉。
那么問題來了,寫什么,如何去寫,寫給誰看,讀者能否看透你要表達的意思,能否從中獲得他們想要的知識和技能,建立“讀者思維”,才會讓這篇文字更有價值。
2.
有了思路,如何搜集素材和組織內容呢。
我的隨時小包里帶著一個小筆記本,當腦海里突然有了寫文的靈感,周圍的人事讓我突然想到好的素材,馬上拿出本本把框架下來,充分利用72小時法則。
還有在書上或別人的文章里看到好句子好詞語也會記下來并隨時運用。前一段時間湯小小在分享寫作方法的時候,也有說這一點。她提到,有好的詞和句子馬上靈活用到自己文章里,只有用起來,它們才會生動。
還有開始寫這篇文之前一定要再明確它的受眾群體,目標性更強。
.3.
按照最開始的思路,擬定初稿。一定牢記湯小小老師的話,忘記delete鍵。如果沒有列提綱也沒有關系。我寫文的時候就是這樣,很少去列提綱,就是有了大框架和方向以后就開始寫,想到什么寫什么。多寫一點思路就多一些,慢慢的越來越順。
群里的每一次征文,奕晴一直跟我們強調,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真的是這樣,你沒有開始動筆時所有的思路都是零散的,但你去寫,開始思考以后,你會發現不自覺的你就會抓住一根主線,你描述的內容也不自覺的就會往主線靠。
初稿完成后,最后的定稿都是要經過反復推敲的,深邃的文字,大部分改出來的。我記得奕晴也有說,每一篇晨讀,作者會經過無數次的更改,而交到她手中時,她又會反復的閱讀和修改,直到內容足夠精煉。
貓叔公號最近一篇關于“木心”的文字里提到木心一天堅持寫10-12小時,10000字。對于修改他這樣說。
充分利用“當局者迷”的概念,讓身邊的朋友幫你修改,就好像我前幾天的最佳感言,自己思來想去沒有想到的,班委改一下就精煉很多。每一天把感悟發在群里大家一起互相檢查,互相討論,也能發現問題,從而讓自己的文字能力更精進。
今天群里很多小伙伴在話題都提到“希望獲得一次感悟最佳,希望全勤一次。”
我想說的是,只要你牢記——“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持續輸出,一定會越來越好,離目標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