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定風波》,唐教坊曲名,始見于后蜀歐陽炯詞。平仄換韻,62字。上片五句,30字,三平韻兩仄韻;下片六句,32字,四仄韻兩平韻。由于句式參差,平仄交錯,聲律別具特色。
? ? ?先來看李珣的兩首。第一首:“志在煙霞慕隱淪,功成歸看五湖春。一葉舟中吟復醉,云水,此時方時自由身。 花島為鄰鷗作侶,深處,經年不見市朝人。已得希夷微旨,潛喜,荷衣蕙帶絕纖塵。”這首隱逸之詞寫在蜀亡之后,借范蠡事以明志。范在亡吳霸越之后功成身退過著隱逸生活。“希夷,《老子》云‘視之不見名曰希,聽之不聞名曰夷。’”如果能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又可須隱居?倒是最后一句“荷衣蕙帶絕纖塵”令人心向往之。
? ? ? 第二首:“雁過秋空夜未央,隔窗煙月鎖蓮塘。往事豈堪容易想,惆悵,故人迢遞在瀟湘。 縱有回文重疊意,誰寄?解鬟臨鏡泣殘妝。沉水香消金鴨冷,愁永,候蟲聲接杵聲長。”這篇寫秋夜懷人之情。夜深人靜,雁鳴陣陣,蓮塘月色因故人遠離思念惆悵而益顯冷清孤寂。最難過的是縱然能像蘇蕙那樣織出錦字回文,又有誰能代為寄送?時間在憑窗凝睇,對鏡神傷中流逝,香盡爐冷,蟲鳴砧杵聲聲相續,又一個浸在愁思中的不眠之夜。
? ? ?同是思婦閨情,春天和秋天就大不相同,歐陽炯的《定風波》不僅有傷感,還有些許俏皮,雖是殘春但依然色彩明麗:“暖日閑窗映碧紗,小池春水浸明霞。數樹海棠紅欲盡,爭忍,玉閨深掩過年華。 獨憑繡床方寸亂,腸斷,淚珠穿破臉邊花。鄰舍女郎相借問,音信,教人羞道未還家。”
? ? 這個詞牌,我最熟悉和喜歡的是蘇軾的“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詞的正文前有段說明:“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此時的東坡已經歷了身陷囹圄后又以罪人身份編管黃州的磨難,但他以“莫聽”“何妨”“誰怕”“任平生”表達了他面對人生風雨的態度,多么灑脫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