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周一,從合肥回來已經一周了。拖拖拉拉的一周,讓我把周末雷勵iw之后想說的話忘得差不多了,再不寫下來我應該就全忘了。
如果不算報名國際遠征這個事兒,我已經兩年沒有參加雷勵的活動了,只安心在村里支教畫畫。這次機緣巧合,趕上合肥第一次體驗周末,有些不一樣的感覺。
1. 人
去合肥的理由一個就夠了:大頭召喚。這也是許多個老義工出現在合肥場的重要原因,比如藝杰,比如清泉。
上一次見大頭還是去年暑假在貴州,今年暑假之約黃掉了,能在iw中重聚也是難得。然而能好好聊天的時間卻并沒有太多,聊的更多的也都是事,雷勵的事,并不滿足。匆忙離開,留待下次。
能和藝杰一起玩耍很是開心,之前都沒機會一起玩。有時候恍惚覺得所接觸的雷勵是假的,然后大頭藝杰這些人又會讓你真切的感受到雷勵小伙伴之間的愛與支持。
2.事
合肥場,我選擇了做領隊。
曾經參與過的iw,我幾乎都是后勤。不是不想做領隊,是覺得自己還沒到做領隊的水平。連自己都沒搞清楚,我不覺得自己有能力可以去引導隊員,反倒極有可能是個坑。
如今,我依然沒有強大到完全理清自己,可以給到隊員多大的引導與支持,不過至少不是什么大坑了。此時突然發現雷勵帶隊與支教竟有許多不謀而合之處。雷勵的團建小游戲,可以帶著班上小孩一起玩;支教時所思考的行為與動機模式也可以適用于更大的青年營孩子。
做領隊這個事兒,直至最后,我感受到強烈的喜悅。
人在絕大多數的時候都是孤獨的,此種孤獨來自于不為他人所理解的失意。真的很少會有一個人能真正理解另一個人,因為他始終不是自己。在高二的時候我第一次冒出這樣的想法:世界上有沒有跟我完全一樣的人,他會完全明白我的處境想我所想。
當然事實上是沒有的。但是總是有趨于相同的,比如我們小隊的企鵝。看著她在小隊里忙碌穿梭卻又不善交流只是盡力做好能做的事,儼然看到我曾經在小隊里的身影。沒有突出的領導力與溝通交流能力,但是有十分的投入,在小隊之中也許可敬卻不可親。
雖說我已走過那一階段,看到她的身影,我依舊心生感動。恰好,她如今也高二,也許她也正好在想著,世界上是否有另外一個自己,可以想自己所想。和她的PDJ聊得比較隨意,支持與肯定,像是給過去的自己注入了一股內力。 巧的是,她也愛畫畫。
做領隊,做一個引導者,依然覺得是一件比較困難或者說復雜的事。面對著一批性格迥異的隊員,他們的才能或許都在自己之上,如何才可hold住?
3. 雷勵
在義工們聚餐review時,各種流程改進,義工配合的反思滾滾而來。然而雷勵重要的東西是什么?各種任務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只是為了鋪滿時間,為了任務而任務?
當展鵬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才正兒八經的去思考,除了和小伙伴愉快玩耍,雷勵真正吸引我的是什么,帶給我的是什么。
報名國際遠征的時候提到,當我想到要改變的時候,就想到了雷勵。曾經,也是雷勵讓我看到另外的可能性,于是改變悄悄發生。然而改變依托于什么?
我想雷勵傳遞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東西,是探索、勇氣、正直、魄力這四個詞兒。放之于各個任務里,可以這樣解讀:面對不可能事件,去探索新入口;面對不熟悉不適應的環境與事件,鼓起勇氣跨出去;基本的是非對錯價值判斷并為之堅守是為正直;勇于承擔是為魄力。
也許雷勵并沒有時時將這幾個詞放在臺面上講,太書生氣。然而細細思量,自己在雷勵所學到的其實就是這些。
幾乎每個任務卡發到小隊手上,都有一片哀怨,這怎么可能!
飛躍激流,怎么可能!
盲人摸象,怎么可能!
瞎子過河,怎么可能!
為不劇透,瞎編的任務卡…
然而事實是,每一次不可能之后又都創造了可能,每一次的任務里,都在打破改變我們的思維,四顆小種子慢慢發芽…
而其他的,諸如三圈、四步學習法、六項能力倒是更像方法論了。
美好的希望自己也可作為介質,去傳播雷勵的價值觀,讓別人看到另外的可能性,一如我在雷勵所看到體驗到的。雖說比較困難且復雜,但是美好的愿望總歸是要有的。
附上國際遠征籌款信 雷勵遠征籌款| 改變當前的狀態,只需要做一件事
也可直接打賞,都會用語雷勵國際遠征啊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