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習觀應該是從高中開始養成的
? ? ? ? 那時我們的生活除了睡覺就是學習,每天回到宿舍洗漱完畢,阿姨查完房后就悄悄爬起來拿著書本到樓道里背書寫作業,被阿姨發現后把我們趕回宿舍,鉆到被窩里也要拿著手電筒背一會兒歷史小冊子再睡覺,怕被子透光,就是夏天也捂著大厚被子,每天都是背著背著就睡著了,不知道多少次手電筒都是開了一晚上,第二天醒來還發著一點微弱的光,后悔昨天睡著又忘關。
? ? ? ? 每天5:50鬧鐘一響就睜眼起床,刷牙洗臉,趕在6:00宿舍亮燈之前出發去教室,某一天要是宿舍燈亮了還沒出門,就會有莫大的愧疚感~怪自己今天起得太晚了或者收拾得太慢了。
? ? ? ? 去食堂打飯的路上以及等飯的途中回憶著昨天晚上背到的歷史時間點,在食堂買兩個饅頭夾菜,一邊走在去教室的路上一邊啃,夏天披著霞光,冬天和著寒風。
? ? ? ? 中午11:50下課,我們總是12:30去吃飯,剛好可以躲過人潮,利用半個多小時的時間背會兒英語單詞,待會兒吃飯的時間剛好可以用來回憶單詞。把怎么都記不住的單詞和歷史時間點記到手背上,上廁所,走路,打飯排隊,吃飯的時間都可以用來看幾眼,記住了就擦掉再寫一波,沒記住卻模糊了的,就再寫一遍,我已經記不清在手背上寫了多少次兩彈一星,雜交水稻,東方紅一號的時間,都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1964,1966還是1969我總是傻傻分不清楚。
? ? ? ? 上大學以后,要考四級的時候,我習慣性的把單詞記在手背上,吃飯的時候看兩眼,這時旁邊大三的學姐驚呼:哇,你也太用功了吧,吃飯的時間還利用來學習。我一時愕然,又有點悲涼,那個全民學習,全天學習的時代原來已經離我遠去。
? ? ? ? 那時的我只覺得學習就是生活的常態,也是生活的全部,從不覺得利用一切時間來學習有什么不妥,也不覺得這有什么刻苦和努力的,也許是因為大家都是這樣的,所以習以為常了。上大學之后,我也沒有再繼續利用一切時間來學習的習慣了,社團的事情,家里的事情,比賽的事情,感情的問題,總是不時占據我的全部思緒,讓我一度以為我應該再也回不去那個時代了,那個純凈的猶如一汪清泉的時代,里面裝滿了學習,干凈,透明,純粹,沒有一絲雜質。
? ? ? ? 之后雖然不再時時想它,但對于那個時代的遠去,心底里總是感到絲絲悲涼。直到大學的某天晚上,我從操場上跑步回來,走在路上,心里忽然感到非常澄明,我想清楚了~學習本就是生活的常態,我不用為高中的遠去而悲哀,只要我心里愿意,我依然可以利用每一分鐘來學習我想學的東西,記我想記的知識。只是學習的范圍更大了,更開闊了,看電影時我可以去學習導演要表達的思想與情感,運動時我可以學習體會身體傳達給我的力量,我依舊可以利用走路的時間,吃飯排隊的時間聽音頻,背單詞,我還是當時的我,即便以后結婚,生子,生病,變老,一年四季,秋去冬來,環境可能在不停地轉換,但是內心的信念可以堅守。
各種事情變得越來越多,需要我們有條不紊的去思考和處理,可能學習的時間不會太多,但學習的習慣和態度可以保持,學習本就是生活的常態,沒有刻意,沒有執著,只是順其自然,順心而為。
最近準備考研,高中種種又歷歷在目,今天早上把沒記住的單詞又寫在了手背上,準備利用中午吃飯的時候再看幾眼。筆芯劃在皮膚上,筆油又一不小心蹭了點在袖口上,暖心又久違的熟悉感,讓我陷入高中的回憶,于是暫時放下筆,寫下這篇文章,紀念遠去的高三,激勵考研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