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這顆種子播在我心里好久了,名氣實在是太大了,于是我終于決定把這顆草給它拔出來。
前前后后大概三個月吧,利用每晚下班后的自由時間終于讀完了它,讀到最后實在是舍不得結束,有一種自己很喜歡的東西不得不送人的無奈和留戀。
這套巨著分7部,共計96萬字,真的非常長,但那又怎樣,精彩呀,好看呀,再來10部我也不嫌多呀~
書中寫到的人物很多,重要人物濃墨重彩的跨越好幾個章節來寫,當然跑龍套的也不在少數,經常是看了后面忘了前面,多虧了電子書有一個評論功能,總有好心的讀者在評論區里提醒大家某某某在那個章節跑過龍套,在此感謝記憶力超強心地又善良的讀者們。
在看這本書前,我對大明的了解其實是相當膚淺的,大概只記得有一場戰役皇帝當了俘虜,這還是源于小時候看的一部電視劇,此外就是朱元璋老人家的那副巨像猿某人的畫像,還有資本主義萌芽,這是歷史書課本上看的。我不會告訴大家我是一名文科生,羞愧捂臉ing.....
看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探索一個秘密花園,雖然你知道出口在哪里,但每一步的探索仍然讓你著迷。最終結果是大家早已知道的,但當你一步一步了解它的時候仍然抑制不住欣喜、悲憤、難過的各種情緒。你會感慨我們祖先的智慧和勇氣,面對奸臣你恨得咬牙切齒卻又無能為力,當你喜歡的人物遭遇不公的時候你難過傷心。歷史是過去的嚴肅的,歷史也可以是流動的鮮活的,歷史用無數先人的犧牲給后人指明方向。
書翻到了尾頁,故事也已經落幕,曾經那些鮮活的生命也都散落在歷史的塵埃里,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或青史留名,或遺臭萬年。而我對于氣節這個詞也有了更深的理解,終于明白了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理解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魄力,也知道了為什么有的人不怕死,因為在世界上還有一些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需要去守護,它值得我們為此奉獻出珍貴的生命!
關于書里講了些什么,我已經忘得差不多了,就算記得我也不會劇透的,這是一個優秀讀者基本的素養。看過的歡迎分享,沒看過的強烈推薦,總之不會讓你失望的啦!老有人問讀書有什么用,讀跟工作學習沒有關系的書有什么用,介個看上去確實沒什么用啊,前面讀了后面忘,啥都記不住。但是有一段話很好的回答了這個問題,讀書就像是吃飯,你吃過什么飯大概早都忘記了,但是它們都長成了你的骨頭和肉,讀書也是如此,你讀過什么也沒有那么重要,它們都在你的氣質和談吐里,春雨潤物無聲般的存在著!
當你了解的越多越會覺得自己膚淺,求知欲和探索欲也更加強烈,很多時候人們的快樂真的是源于無知,好吧,那讓快樂的人繼續快樂,我愿意去尋找那一份痛苦,將閱讀堅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