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明,“邊見”,“見取見”是佛學(xué)名詞,我并沒有得道,不敢給大家說佛法,只是借用一下這兩個詞說我要說的意思,僅此而已。
其次解釋一下,見,即見解。
世界無窮大事物無窮多,因為我能知有限,所以我懂得的只是這無窮多事物的冰山一角。
打個比方,我吃一塊大餅只吃了左邊,我只知道左邊的味道。這就是邊見。
右邊我沒吃過。你問我右邊味道怎么樣,我說應(yīng)該和左邊的一樣吧。這就叫見取見——以你現(xiàn)有的見解去判斷未知的事物。同樣的,我們以自己的見解,去判斷別人的事情,也屬于見取見。
(有些人鉆牛角尖說,一塊餅味道肯定是一樣的,那我告訴你,哥這回吃的餅不是一般的餅,哥吃的是雙拼披薩?。。。?/p>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地,人與人之間可能會有相似或者相同的見地,但更多的是不同。
這就是很多時候,我們無法理解別人、無法接受他人的行為和觀念、甚至有時還會感到焦慮、厭惡、憤怒的原因。
因為我們在并不具備理解別人的能力的時候,卻又試圖用自己的觀念去把它搞清楚,這樣就得出來以你自己的判斷為標(biāo)準(zhǔn)的好與壞。
再加進到每個人自我中的好惡與喜怒。這時候,你在做的是什么?瞎難過,空歡喜。
我們經(jīng)常聽說一句話“善意的謊言”。
謊言的有善意的嗎?如果說謊者認(rèn)為,這件事情,并不是你的見地可以理解得了的,如果貿(mào)然讓你知道,可能就牽動了你的負(fù)面情緒,從而使你做出不好的事情來。
但是也許明天或者下個月,你的見地就足夠理解此事了。這樣就省掉了一個煩惱。
古語有云,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機事不密則害成。
相反的,如果因為過早被你得知了其中細(xì)節(jié),你做出了一些不好的舉動,影響了整個計劃,整件事情,或者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
這樣,對方雖然得到了誠實的贊譽,卻得不償失。
這么說,謊言,到底善意不善意?
然而,呵呵,每個人判斷善意與否的時候還不是在用邊見我見見取見?
以上所說,也是我在見取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