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說?學習日記? 173 KT法 】
[打卡寶寶]:嘿黑~
[打卡日期]:2019/06/26
[累計堅持]:這是我堅持學習的第173天?
[學習內容]:決策 KT法:把決策的藝術,變成一門技術
[學習筆記]:你是一家IT公司,主營業務是幫用戶把原有的IT系統遷移到云計算上。除了總部上海,你在杭州,南京,無錫還有三個實施團隊。這三個團隊很努力,但畢竟不在眼皮子底下工作。為了提高地方團隊的主人翁意識,你請律師一起,精心設計了一個和地方團隊“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合伙人制度”,并滿心期待這三個團隊會感激涕零,把公司當成自己家,像打了雞血一樣的拼命干活。
但是萬萬沒想到,杭州、南京團隊的反應很抵觸,不肯在“合伙人制度”上簽字。你很惱火,想強逼大家簽字。結果,杭州負責人剛烈地提出辭職。你感覺遭受了1萬點打擊。
為什么會這樣?是因為小白兔失去了狼性嗎?是因為總有刁民想害朕嗎?你要把他們干掉,換兩個愿意干的嗎?
冷靜一下,別急著下斷論。也許你可以試著用著名的決策模型,KT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一、概念:KT法
什么是KT法?蘭德公司的凱普納和特雷高,受美國宇航局委托,對1500位善于分析問題、做出決策的人進行調查,把他們“高明做法”中的邏輯抽取出來,變成流程化的方法。這套方法,后來就用他們倆名字的首字母,K和T命名。這就是:KT法。
二、運用場景:回到最開始的案例,我們試著用一下KT法的四大步驟。
第一,狀況分析。
什么是問題?問題就是應該的結果和實際的結果之間的差異。
應該的結果是:團隊積極性受到巨大激勵。實際的結果是:兩個團隊拒簽“合伙人制度”。這個差異,就是目前的狀況,需要解決的問題。
第二,問題分析。
首先,你可以用3W1E法(WHAT對象;WHEN何時;WHERE何地;和EXTENT程度),對問題做“是/而不是”的精準描述。
對象:是杭州、南京的團隊負責人,而不是無錫的團隊負責人;
何時:是公布“合伙人計劃”之后,而不是公布合伙人計劃之前;
何地:是杭州、南京,而不是無錫;
程度:是2/3的地方拒簽,而不是另外的1/3。
然后,你可以假設到底是什么原因:
杭州、南京團隊負責人都是壞人;
公司沒有狼性文化;
合伙人制度有問題。
現在,你可以用這三點假設原因,對照3W1E的描述,分析哪個是最可能的原因。
因為“杭州、南京團隊負責人都是壞人”嗎?這和“何時”這個條件不符。為什么在公布合伙人計劃之前沒問題,公布計劃后他們突然變壞了?
因為“公司沒有狼性文化”嗎?這和“何地”這個條件不符,為什么杭州、南京有問題,無錫沒問題?
因為“合伙人制度有問題”嗎?你請一位咨詢專家,仔細看了一遍你的“合伙人制度”,大吃一驚:
公司從項目總金額中,提留15%收入,這其實已經把公司置于安全之地,根本沒打算和員工“合伙”。
提留15%收入后,無錫尚有利潤,而杭州、南京的項目,完全無利潤可言。他們去年有項目獎金,但在新的“合伙人制度”下,顆粒無收。
銷售不在“合伙人制度”中。為了完成任務,他們可能會簽回一些垃圾項目,把項目變成“絞肉機”。
第三,決策分析。
那怎么調整?你用“目標分類法”,設定了調整的“必須目標”(MUST):同樣努力的前提下,員工收入不能減少;和“希望目標”(WANT):在公司利潤不減的前提下,如能做大蛋糕,員工最多可得三倍獎金。
在此基礎上,你評估了三個方案:
取消“合伙人制度”,繼續沿用基于KPI的獎金制;
在原有的“合伙人制度”下,取消公司15%的預留,與員工同風險,共利潤;
設計“雞尾酒式的合伙人制度”。常規利潤,用獎金制;超額利潤,用分成制。
第一個方案,實現了必須目標,但是實現不了希望目標;第二個方案,有機會實現希望目標,但必須目標反而有風險;第三個方案,實現必須目標,員工收入不減;拼命的話,有可能實現希望目標:數錢數到手抽筋。
第四,潛在問題分析。
第三個方案沒有解決“銷售簽回垃圾項目”的問題,是個潛在問題。怎么辦?做個調整,銷售一半的獎金的基數是銷售額,另一半的基數是最終利潤。
經過四步,你重新設計了“合伙人制度”,并親自去杭州與負責人真誠溝通,終于說服了他同意與你一起,共同做大事業。
三、小結:認識KT法
什么是“KT法”? KT法有四個主要步驟:狀況分析,問題分析,決策分析,和潛在問題分析。具體到每個步驟中,還有很多細節方法,比如3W1E法,“是/而不是”法,目標分類法等等。
KT法,是一套系統化、流程化的,用于分析問題、做出決策的方法。
[思考應用]:
① kt法就是把怎么找到高明的方法提煉出來,形成流程化和標準化套路。具體步驟:1.找問題:通過對比目標和結果,找到需要解決的問題。2.分析問題:通過3w1e分析問題,用是和不是做對象,時間,位置,比例的分析。嘗試列舉其中的原因,用德爾菲法分析收斂出最重要的原因。3.解決問題:針對找出的問題和原因,尋找潛在的處理方案,比如如是封閉的系統納入更多的對象,不至于成為內部零和博弈,用概率樹的方式選擇最有利的雙嬴方式。4.新方案的查驗:是否能夠達到激勵的作用,是否能能形成合伙人的共力。
② KT法是在問題發生之后去做診斷調整的流程方法,其實如果用這套流程在決策前做遍推演,也許就能得到更合理的決策判斷。我們可以模擬這套方案推岀后,根據目前杭州、南京團隊的業績和團隊現狀,推測他們可能的反應是什么,然后去調整方案,再來推測大家的反應,直至完善。這樣可以避免盲目決策帶來的團隊震動和業績損失。
③ KT法則,用在商業世界,不是摸著石頭過河,而是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確定具體問題,精確描述問題,決策題溝通表達,潛在問題重新設計分解,就好比解答到數學題,先審題,后思考各種方案,比較各種優劣勢,決定后解答,最后再研究可能遺漏的例外情況。
[堅持習慣]:
學習+早餐+八杯水
[今日感悟]:
當利益達到足夠大的時候,也就是可以突破任何道德底線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