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凱恩
孫子曰:?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翻譯過來就是說:戰爭,本來是一種詭詐之術。所以,能戰而示之軟弱;要打,裝作退卻;要攻近處,裝作攻擊遠處;要想遠襲,又裝作近攻;敵人貪利,就用小利引誘;敵人混亂就要攻取;敵人力量充實,就要防備;敵人兵強卒銳,就避其鋒頭;敵人氣勢洶洶,就設法擾亂它;敵人謙卑就要使之驕橫;敵人安逸就要使之疲勞;敵人內部和睦,就要離間他們。總之,要在敵人沒有防備處攻擊,在敵人料想不到的時候采取行動。這是指揮家制勝的秘訣,不可預先講明。 未戰之前就能預料取勝的,是因為籌劃周密,條件充分;未開戰而估計取勝把握小,是具備取勝的條件少。條件充分的取勝就大,準備不充分的就會失敗。何況一點條件也不具備的呢!我根據這些來觀察戰爭,勝敗也就清楚了。
這一句《孫子兵法》中的一句話,讓我對這本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和《易經》中的很多觀念是不謀而合的。易經中的陰陽學說,當陰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就會變成陽,陽到了一定程度就會變成陰。從某種程度上說,當你和別人打仗的時候,也會無形中使用這種戰術,來和敵人周旋,最終還是考驗的是心理戰術。
比如股市,我們經常看到誘空,誘多,都是采用這種方式。莊家都會讓你,覺得后面大有賺頭,你可以大賺一把時,就是最危險的時候,我們不要被這種戰術所迷惑,要看清楚實際的情況,而不可一時腦熱,沖動出手。往往頻繁出利好的時候,及時該收手的時候,而利好出盡就是利空。
孫子的兵法讓我們有了辯證的思維。俗話說的好,一個人是否真正聰明,關鍵在于腦袋里面時候能存在兩種相反的觀念。著正好驗證的古人的智慧,教會我們學會辯證的看問題。
就像孫子的“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真是耐人尋味,幾乎包含的世間萬事萬物。
讀古書的時候,當每次讀到一些經典段落,總有一種讀之而拍案叫絕,相見恨晚的感覺,很多道理我們平常都在用,只是不知道出自哪里罷了。所有說,研讀古人的學問,還是很有必要的。
很多古書給人的是一種全局觀,現在的人要想當領導,很多人去學什么西方的技巧。而忘記了從自身的修煉,其實是大錯特錯的,學的都是技巧,沒不能理解其精神,最終也只能是螳螂學步,東施效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有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