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的高低,對于學生一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地進行寫作教學,切實提高小學生的習作能力,是一個具有現實意義和應用價值的課題。
? ? ?然而,多年來作文教學一直在困擾著我們,教師教學隨意性很強,學生怕寫,老師怕教的問題突出,現狀堪憂。
? ? 一、開啟快樂之旅
? ? ? 那么,如何破解作文教學的難題?我們一直在苦苦探索,但一直不得其解。
? ? ?近幾年,江蘇省特級教師張賽琴老師的快樂大作文教學效果顯著,蜚聲全國,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她的作文教學實踐使我們猶如迷霧中找到了方向。經過校領導幾番接洽,我們與張老師建立了密切的聯系,從此依托名師,開始了我們的快樂大作文教學研究之路。
? ? 張賽琴老師三進清照小學,孩子們快樂飛翔
——初進清照小學,引發頭腦風暴
? ? 2015年12月,張賽琴老師第一次走進清照小學。張老師執教了三年級作文《從頭開始》,孩子們在老師引導下,由描寫人物外貌到描述給人物畫鼻子的有趣過程,循序漸進,環環相扣,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一篇篇結構完整、敘述具體、語言流暢、文字生動的高質量習作。
? ? 第一次接觸快樂大作文,老師們茅塞頓開。我們被張老師作文課教學目標的準確、教學設計的巧妙所折服,老師們學習的熱情被點燃了。趁此東風,我們好學的老師們開始通過網絡、書籍研究學習張老師的快樂大作文。我們發現張老師的快樂大作文首先是源于對課標的準確把握。正是基于對課標的精心研讀、深入領會,張老師才精準地把握住每個年級作文教學的目標要求,于是我們也開始研讀課標,把握學情,作文教學終于找到了前進的方向。
? ? ——再進清照小學,成為最美農夫
? ?2016年6月中旬,張賽琴老師再次走進清照小學,為我們帶來了十節精彩的作文課。通過這次學習,我們發現張老師每節課都是從生活中攝取習作素材,用心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教學方法靈動,總是圍繞教學內容和學情而定,總能凝聚起所有學生的注意力,寫作文的方法滲透在精心設計的每個教學環節中,老師教得明白,學生學有所獲。
這次由二年級到六年級有梯度地聽課,更堅定了老師們學習快樂大作文的決心,我們也開始系統研究學習張老師的快樂大作文。我們研課標,看教學設計,試著上課,寫反思,慢慢的建立起了快樂作文的概念。暑假里,學校還專門安排語文教師劉春霞、孫娜前往無錫取經,深入學習張老師的快樂大作文的相關理念,并帶回了寶貴的資料。兩位老師回來后,將所學所悟傳達給我們的老師。在學習研究的基礎上,我們進行了我校第一個“快樂作文研討月”。我們二到六年級27位老師從模仿開始,人人一節研討課。大家或同課異構,或集體備課,或隨堂教研。這種邊上邊思,邊思邊研的方式使快樂作文之路逐步順暢起來。
——三進清照小學,帶來冬日暖陽
2016年冬,張老師第三次來到清照小學,為師生們進行了為期一周的授課、解惑,讓我們的身心再次接受了一場陽光的沐浴!
張老師這次入校,除了上課,還就老師們開展快樂大作文以來的困惑進行了解答。好多我們百思不解的問題被老師一點,頓時撥云見日,豁然開朗。
趁此東風,我們還推選兩位年輕老師上作文課,張顏老師執教的二年級作文《遠和近》和付亞男老師執教的六年級作文《會團結的水》,得到了張老師的肯定,并指出今后需要改進的地方。老師們深受啟發,我們的作文教學之路愈發清晰起來。
二、播撒快樂的種子
在張老師快樂作文理念的指導下,我們傾力進行作文教學改革,播撒下快樂的種子并深耕細作。
——開發校本教材,豐富教學內容
我們依據課標,結合張老師提供的資料,自編了適合我們自己的作文課程《跟張賽琴老師學作文》。教材涵蓋二年級到六年級,每個年級精選26個作文篇目。 每個篇目設計了教學設計和范文,共有130篇作文教學設計和范文,體現了各學段的作文訓練重點,由句子訓練到段落銜接到篇章結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層層深入。
——精心打造快樂的作文課堂
自2016年下半年開始,我校快樂作文全面開展。二年級到六年級,每周兩個課時,連堂進行,學生當堂完成作文,下課稍作修改,學生們的作文一下子有了很大改觀,作文“困難戶”一下子少了很多。
我們深知課堂教研的重要性,因此每學期開展一次“快樂作文研討月”活動。由上學期的完全模仿到這學期的獨立設計教案、范文,與人教版教材深度融合,并通過對學生生活內容、學習內容、思想實際的了解和研究,初步探索出“創設情境-活動體驗-細致觀察—指導表達-分步寫作-當堂評議-課后反思”的作文教學模式,讓小學生的習作從被動、無奈走向主動和快樂,從而徹底改變“教師怕教作文,學生怕寫作文”的被動局面,并努力將作文教學創建為學校的一個特色。
——習作日記同步走。
我們樹立大作文觀,提出“提筆即是作文時”,在保證主要訓練目標達成的基礎上,提倡老師能根據班級學生情況,當時實際情況在內容上作相應的調整,寫作就像寫日記一樣自然,寫當時發生的,寫正在進行的。此外,我們要求教師時時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點撥學生發現生活素材,而后自由抒寫,孩子們逐漸擁有了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善看,善思,善寫。
——有效閱讀來提高。
作文離不開閱讀,閱讀是寫作的基石。我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既提供了寫作的素材,更為學生“落雨”布下了一朵朵云。譬如,我們的學校課程《與黎明共舞》,《詞風詩韻李清照》增強了學生的積累,使學生的作文中常常跳躍著“名句典故”,可謂“文化味”濃厚;邀請全國知名作家譚旭東,辮子姐姐來校講學,讓學生與作家零距離接觸,既學到了習作的好方法,又燃起了學生成為“小小作家”的欲望;組織“校長薦書暨圖書漂流活動”、師生共讀佳作名著并書寫閱讀報告,開展班內校內 “閱讀之星”“書香之班”的評比,學生浸潤在名著美文之中,對其寫作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我們還每年舉辦讀書節活動、經常寫讀書筆記,寫“采蜜集”,做美文賞析等。可以說,打造“書香校園”對有效實施作文教學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
——精彩活動促發展。
開放的課堂是生動的,活動的作文是精彩的。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努力創造條件,根據各個年級段孩子的特點,開展了一系列不同梯度、豐富多彩的作文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不知不覺地練習作文,讓作文成為學生內心抒發情懷的需要。如:每月每個班級都要出一期《作文月報》,每學期出版一冊《我是清照小作家》美文集,每學期編印《滿庭芳》報刊,讓更多的學生感受到文字變成鉛字后的成就感;還有學生文學社活動、優秀習作評比,寫一寫外出研學的感受等等。學生在多彩的活動中自由、自主、快樂地寫作,在玩與寫的過程中發展了習作能力。
——多元評價享快樂。
我們大膽改革習作評價方式,提倡新的評價方法——課中及時評價、課后等級評價;以鼓勵為主,尋找閃光點。新的評價機制摒除了假大空的評語,及時有效,既減輕了老師負擔,又減少了無效時間。
三、收獲快樂的果實
經過一年多來的摸索實踐,清照小學的作文教學改革初見成效。老師們通過經常上研討課,高頻率的研究活動促進了我校語文教師隊伍快速發展。老師們不怕教作文了,并在作文教學中品嘗到了快樂。與之相對應的是,學生習作水平大幅提高。每個同學每個學期都有了自己的作品,在一次次快樂的作文活動中,在一次次獲得成功和被肯定的愉悅中,學生們寫作的興趣愈來愈濃厚。
老師們經過潛心研究,提煉出快樂大作文的主要訓練內容:
低年級學生作文
注重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讓學生喜歡作文,并在作文中提高遣詞造句的能力。注意培養學生把句子寫完整,寫通順,寫具體。
中年級學生作文
注重文章的段落訓練,讓學生通過細致、有序的觀察,發現事物間的細微的差異和變化,把握事物的特點和本質,并能從多個角度細膩地感知,從而做到內容具體,語言生動。
高年級學生作文
注重文章的篇章結構,引導學生通過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多角度地觀察生活,引發對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從而寫出真情實感,力求有創意的表達,從而提高謀篇布局能力,提高觀察、思考、表現與評價等綜合能力。
通過不斷反思,反復討論總結,我們還提出了作文教學要遵循的原則:
1、整體性原則。作文教學是一個完整的聽、說、讀、寫的訓練過程,無論是整個小學階段的作文流程指導,還是就某個年級段或某項具體內容的指導,都必須強調整體性,不能隨意割裂。
2.漸進性原則。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形成與提高是呈螺旋式循序漸進的,在構建作文訓練體系及訓練內容的過程中,既要注意各年級學生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銜接,又要注意到難易層次的安排,不能任意拔高。
3.愉悅性原則。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愉快地教,學生才能愉快地學。教師要通過靈動的教學方法,用順應學情的教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體會到表達的樂趣,師生在愉快的教學活動中實現教學相長。
4.體驗性原則。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必須增加學生親身活動的機會。通過親身體驗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學生用手、用眼、用口、用腦,用心,五員大將幫助學生獲得直接經驗,增加感性認識,以實現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寫作素養的形成。
四、在快樂中飛翔
我們經常說,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這就是說,把生活轉變為有主題的文字,就是作文。作文的形成過程,是“觀察、記憶、聯想、邏輯、操作”五種能力的綜合過程。這五種能力恰恰是“創造力”的要素。教學作文的課程,就是培養創造力的課程。而我們的“快樂作文”就是給孩子們稚嫩的雙手帶來力量,給迷蒙的雙眼帶來澄明,給成長中的孩子帶來自信。
學教作文我們從模仿張師的身影開始,從幼稚走向成熟;學教作文我們從研讀課標、把握學情開始,從膚淺走向深刻;學教作文從打破固有觀念束縛,走出因循守舊的套路開始,從浮躁走向從容;我們將繼續秉承張老師快樂作文的理念,從實際出發,向困難挑戰,從一個高度攀登到另一個高度。清照的作文課一定會在快樂中盡情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