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近撰寫論文,套用一句老話,真是覺得“書到用時方恨少”,一兩個小時憋不出一千字,只能心肝膽顫的“借鑒”前人的心血成果,可想而知,之后的查蟲肯定是“滿江紅”。這時候無意中接觸到幾本時間管理,知識管理的書籍,忍不住跳進了坑里,嘗試了手帳,方格筆記本,番茄工作法,思維導圖,拆書法等等,感覺分分鐘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有木有?手帳有效的規劃了一周至一個月甚至是一年的計劃,番茄工作法提高工作效率,思維導圖理清思路。。。。完全治愈了我的拖延癥和懶癌晚期。
? ? ? ?扯的有點遠了,重新說回我的論文,既然有這么多高人的如何讀書,如何做筆記的好方法,為什么不用呢?一番試用下來,確實有他們各自的獨到之處,論文不斷的充實,但卻感受到淡淡的疲憊感。
? ? ? ?捧起一本閑書,沏一杯茶,隨意翻看。無意看到一則小故事,突然有所感觸,我想我終于明白那股疲憊所來何處。我是個懶散隨性的人,讀書對于我來說更像是種享受,我每天的規劃是六點早起聽聽新聞,背背單詞,看會英文原版,還要練硬筆和毛筆,還要工作,寫論文,晚上還安排了運動,有時候自己都會覺得“你TMD怎么這么能折騰?”,有張有馳才是王道,看書對于我來說就是一種放松的手段。很難想象如果在這么折騰的一天里還要求我用30分鐘讀完一本書,我估計會崩潰的。
? ? ? 我寫這些并不是完全否定這些大神的讀書方法,只是覺得,每個人讀書都要有自己的“道”,或者說是“閱讀剛需”吧(原諒我的亂造詞匯)。在捧起一本書前你應該先想想,你讀它是為了什么?為了在工作、學習中學以致用?還是僅僅為了放松,享受閑暇時光?
? ? ? 書籍是精神食糧,但我不認為書籍是工具,我也不認為我們是書籍的奴隸,非要我給書籍定位,我認為它更像是朋友。朋友有好有壞,書籍同樣如此,如果不通過閱讀它又如何知道優劣?同樣的,人與人之間不經過相處如何確認會否是伯牙子期又或是狗友豬朋?
? ? ? ?閱讀的樂趣就在于此,上一分鐘也許覺得這本書或是布局小氣,或是語言幼稚,又或是枯燥乏味,下一分鐘卻會因為一段話甚至僅僅寥寥數字,給了你不一樣的感觸,給了你思想上,心靈上的體悟、升華。這對我來說遠遠比花費的一個星期的時間來得值得。
? ? ? ?有人說,人和人的緣分是很奇妙的,人和動物,人與書之間又何嘗不是?這樣或那樣的必然和偶然讓兩者相遇,傾聽彼此的心聲,這樣的緣分即便是一期一會也是讓人銘刻在心的吧。
? ? ? 當然,以現在科技的發達以及豐富的資源,一本書就算看個十幾二十都是沒什么難度的,把一期一會這個有點酸的詞放在它身上是否合適呢?我想只要你是個稍微有點上進心,不甘于每天睡完吃吃完睡的豬圈生活,每天都在不斷學習一點點進步,那么同一本書也許你每次都可以看到不一樣的世界。如果把這些體悟記錄下來,現在的你是不是能和某個時間段前的你來個特矯情的一期一會呢?
? ? ? ?這樣瞬間的與作者更甚者說是書籍本身的思想碰撞出的火花和靈感,頓悟,才是我讓我一直心動并堅持讀書的原因吧。到這里一千個字了,再讓我湊湊字數。可能有人要酸我說我矯情了,第一次寫這個,我自己也覺得寫的挺酸的,因為我自己也比較感性吧,一口氣寫下來算是大致把心理想說的說出來了。對于大神們的讀書方法我依舊會嘗試使用,畢竟我還得寫論文呢-_-|| 不過我想除非強調實用,功用等的用途,我是不會用這種方法讀書的,姐就是一普通人,沒必要強求自己一年讀個上百本上千本的書籍,享受悅讀的過程才是我想要的。
? ? ? ? ?還差300多字呢,我實在憋不出來了。。。??偠灾?,言而總之,希望more ? and ?more 思想碰撞的火花和頓悟來砸死我吧。這樣或那樣的知識,想法,靈感。。。造就的更有深度,思想的我也會在未來等著現在的我不斷前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