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三種特性,一種是他暴露出來的,一種是他所具備的,另一種則是他自以為擁有的。——〔美〕卡爾
①
我的鄰居張教授是一名大學老師,給我的印象知禮、謙和、大方,說話慢條斯利,是個溫文爾雅的學者,每次見面都溫和的點頭問安,而她的老伴劉阿姨和他在一個學校,對人熱情、說話快人快語,問出一句話,你還沒來得及回答,她第二句已經(jīng)問出,有時讓你不知道回她那一句好。為此她老伴沒少提醒她:慢慢說,你這么急,你讓人家咋回答。
我們聽了都笑,劉阿姨也趕緊笑道:我就這急性子,別往心里去啊!
時間長了,我們都了解二人的稟性,誰也不會計較,反而感覺劉阿姨的急性子讓人很快樂 ,尤其她說話語速快,很多時候都是她自問自答,讓你不用說話就能聽一個小故事般享受。
二人退休好多年,每天都能看到倆人外出散步或買菜回家的畫面,讓我羨慕他們的二人世界。
有次去他們家請教張教授問題,正碰巧二老吃飯,劉阿姨吃好已經(jīng)坐在沙發(fā)上看電視,張教授還在細嚼慢咽,一看我有事找,劉阿姨熱心讓座拿水果。
張教授看我找,就放下飯碗招呼,我有點不好意思,因為我的到來,打斷了老人品嘗美食的雅興,正準備退出,劉阿姨嘴里飛快拋出一句:老張,快點吃,吃個飯都一小時多,你準備吃到明天早上啊!
張教授緩緩回句:吃個飯你也管,誰讓你吵的菜好吃,你勞動我享受,這是給你面子。
劉阿姨不客氣還擊:慢就是慢,還不承認,說的好像你多稀罕我做飯似的。
張教授也不生氣,依舊小口喝湯、夾著菜慢慢放嘴里,讓我感覺他吃下的飯菜真的很有味道。
因為他的不回應,劉阿姨就和我大吐張教授的慢生活,說起他的慢一肚子怨氣,邊笑邊數(shù)落。張教授真是好脾氣,也不出聲,邊吃邊聽。看著劉阿姨激動的情緒和張教授的淺笑溫和,我真佩服二人的相處模式,換做我們家,老公早和我互嗆了,那還會有這溫情時光。
我問劉阿姨,你性格這么急,怎么當初找了張教授的慢性子人呢?
劉阿姨笑道:我知道我性子急躁,當初別人介紹時,他對我很好,出門辦事,先看天氣預報,考慮比我周到。我做事沖動,有想法只管去做,有些不計后果,認識他后,他改變了我很多。看著他慢吞吞,讓人著急,但他每次都提前做好準備工作,省了我很多心。
想起我和老公有時也會吵鬧,就問她夫妻相處秘訣,劉阿姨哈哈大笑:哪有啥秘訣,無非是我吵鬧,他不吭聲;他做事慢,我嘮叨他不生氣。
我和劉阿姨邊看電視邊聊天,足足等了15分鐘,張教授才吃完晚飯去書房給我找資料。劉阿姨也不多話已快步去收拾碗筷打掃廚房。
二人配合默契,沒有你爭我吵,各自去干自己的工作,這種氛圍我很享受,他們之間相處方式讓人溫馨又舒服。
好的家庭生活,一個急性子遇到一個慢脾氣,如果不能互相包容和體諒,肯定雞飛狗跳,家無寧日。看到二老的生活狀態(tài),讓我陷入沉思。
卡耐基說: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陽光下的每個新生命都是一件新事物,他既是空前的也是絕后的。
②
要測量一個人真實的個性,只須觀察他認為無人發(fā)現(xiàn)時的所作所為。——麥考萊
我有一個女同學,老被人說慢,每當聚會,大家都要問她的情況,只是她很少參加我們的活動。
她性格很好,說話永遠是不急不慢,就連走路、寫字和做作業(yè)都慢,有時和她在一起,莫名讓人心安。
但她的慢確實有時讓人急的抓而撓腮,你都已經(jīng)恨不得跳腳了,可她還是在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行事。
畢業(yè)后我們分在一起工作,又在一個房間住,真正生活在一起才發(fā)現(xiàn)慢性子人的行事作風讓人有多無語。
她很有自知之明,每天早上總是第一個起床,她當時留長發(fā),頭發(fā)黑而密又順滑,讓人喜歡。而她也特愛擺弄她的頭發(fā),只是每天早上梳頭就會占半個小時,一次次的梳。
最初看了讓人賞心悅目,等我們都刷牙洗漱完成,去吃早飯時,她還沒有打理好她的頭發(fā),有時我們看了都著急,頭發(fā)梳通了直接扎起來就好,又不麻煩,可她就是不行,非要一遍遍梳,那種心理好象有種病態(tài)。
我們實在等不急,就替她把頭發(fā)扎好,讓她抓緊時間疊被、洗漱,她的這種慢很影響人的情緒,有時吃飯顧不上,拿著饅頭去上班。
這種慢很折磨人。說話慢,說明人溫柔,大家還能接受。但動作慢,工作沒有效率,就讓人很惱火,不是扣績效就是完不成工作,總讓小組人替她擔責任,時間一長,重新組隊時,大家都猶豫和她搭班。
但她嘴特甜,柔柔說一聲:麻煩你了,謝謝!竟讓人無法拒絕她的謙詞,好在那時工作組男同志多,都說:”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確如此。
雖然她干活慢,但能說會道,背詩詞張口就來,博得很多小伙子青睞,所以出力干活不行,她就負責送溫暖,給人端水倒茶很有眼力見。
她聰明,率真,知道自己行動慢的短板,就盡力和人搞好關系,特別有人幫助時,她一定說”謝謝“二字,”有禮貌、謙遜、和氣“是男同志給她的評語,在眾多女同事中,她的慢性子頗有人緣。
就是這樣讓我們看不慣的慢性子,結(jié)果在我們幾個女同學中,她第一個結(jié)婚成家,當她給我們發(fā)婚諫時,讓我們羨慕又吃驚,沒想到,還真有人喜歡她這種慢性子。婚禮上看到男方對她呵護、關心的眼神,我們感慨: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不管在外人面前如何不討喜,但總有一個適合她的人與之相伴到老。
有一句俗話說:“千人千面,百人百性。”大千世界,蕓蕓眾生,一個人是一個秉性兒。在對人、對事、和個人的行為方式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
③
一個人在描述他人的個性時,其自身的個性即暴露無遺。〔德〕李維
田立禾和張文霞兩人是相聲界令人羨慕的一對伉儷,二人晚年同臺演出,給觀眾送去了歡聲笑語,但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也頗讓人關注。
田立禾和張文霞,一位是相聲宗師張壽臣的徒弟,一位是老一輩相聲表演藝術家武魁海的弟子。1952年,兩人就一起說相聲,只是同臺不同場。
1961年,這兩位年輕的相聲演員經(jīng)人撮合,正式確定戀愛關系。但是趕上生活艱難,也并沒有時間卿卿我我、花前月下。
在一次英達主持的《非常夫妻》節(jié)目中,回憶起過去倆人談戀愛的日子,張文霞吐槽田立禾愚鈍,連看戲都只知道給自己買票,一個人去看《大觀園》,小氣慪門想讓她蹭票,對這件事一直讓她耿耿于懷。節(jié)目中兩人不斷揭露自己的行事風格,讓大家忍俊不禁。也為二老的幽默風趣開懷大笑。
在相聲圈內(nèi),大家都知道田立禾有些 “懼內(nèi)”,田立禾卻不在乎,他對那些打趣他的同仁說 “怕老婆是一種美德 ,不怕老婆的男人犯錯的機會多 ”。
當我看到老人說出這句話時,忍不住笑出了聲,這得有一顆多頑強的心臟和寬容大肚的胸懷說出發(fā)自心底對老婆的贊美。
在大眾心目中 , 說相聲的人都會耍嘴皮子, 斗起嘴來肯定好戲連臺,遇到對方爭論還不 “掐 ” 個你死我活 。李金斗做客二人節(jié)目時,說到兩位老師的生活細節(jié),讓我們感嘆二人經(jīng)營婚姻的不易。
生活中,田立禾是個慢性子,張文霞卻是個急脾氣。慢性子的田立禾讓田文霞很抓狂,說他認準了事情八匹馬也拉不回,倔得很,被張文霞稱為”老牛筋“。
而張文霞脾氣大,愛發(fā)火,急性子的她曾讓田立禾在節(jié)目上直言:犯各,就是說尖酸刻薄的話,說話難以接受,讓人沒法活。他說她”沒修養(yǎng)“,說句話能把人氣死。
就是這樣性格不同的兩個人,共同搭檔50年,雖然有諸多方面的不協(xié)調(diào),但兩人都是心腸善良之人,通過多年磨合,生活中相互關心和體諒。因為有共同喜愛的相聲做橋梁,工作中互相支持,遇到問題能很好溝通。
田立禾平時的練習中,老伴兒是難得的好搭檔,正式演出的時候,老伴兒還負責給自己“把場子”,這讓他很受感動。遇到兩人頂牛時,雙方就互相不言語,他倆笑著說:吃一頓飯就好了。
說起吃飯,做飯是田立禾老師的一大愛好,一般的特色炒菜他都拿手,田立禾老師說:“用我一親戚的話說,我炒菜‘都夠?qū)m廷級’的了。另外,我熏肉也很拿手,我還會發(fā)海參、發(fā)魚肚,這些我都能做好。”提起做飯手藝,老人很是自豪。
性格,既不堅固也不是一成不變,而是活動變化著的,像田立禾、張文霞二人的夫妻生活,就是在長年累月的磨合中包容和成全對方,事業(yè)上支持,生活中體諒。”急脾氣慢性子,吵吵鬧鬧一輩子“,就是他們老一輩人夫妻生活的真實寫照。
結(jié)語:
古希臘伊索說:我們判斷各個人的情況,不能只看開頭,還應該看到結(jié)尾。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性,千萬不要改造對方,而是要尊重對方,幫助對方。這樣,夫妻之間一定會和諧、美滿。
都說婚姻難經(jīng)營,生活中的慢生子和急脾氣遇到一起,肯定會引發(fā)戰(zhàn)爭,看到他們的日常生活,不得不說有智慧的人駕馭愛情,不努力改善夫妻生活的人只能讓婚姻走向滅亡。
處在婚姻中的你,愛人的脾氣、稟性兩人是否能相融呢?
我是眉尾旋,情感領域創(chuàng)作者,對于這兩種性格,你怎么看,歡迎各位朋友和我一起交流、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