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jié)歸納
不要一開始就確定最終結局,否則你會后悔;也不要等確定結果再行動,否則你會錯過。
愛情中不要和要結婚的人談戀愛,這樣的人要么是被愛情沖昏頭腦的初出茅廬小子,要么是身心俱疲的老司機,要么是大騙子。[工作也是]
很多人喜歡做自己感興趣的工作,那么興趣是什么?興趣的三重境界:興趣——讓你好奇的東西,可以嘗試一下。興趣被快樂強化之后,就變成了樂趣。樂趣——樂趣讓你從事這種事情時,可以獲得快樂。志趣——志趣會讓你在其中找到自我價值,愿意投入一輩子。
興趣是一見鐘情,樂趣是兩情相悅,志趣是白頭偕老。
愛情和工作真正法則:年輕時要一見鐘情很多人(工作),到了年紀要兩情相悅一些人(工作),然后選擇白頭偕老一個人(工作)
柏拉圖的問題,其實就是我們面臨的選擇的問題。面對職業(yè)、愛情、機會的誘惑,你往往第一次“后悔”,第二次“錯過”,但是你永遠不能后退。如果你既不想后悔,又不想錯過,那么什么樣的心智模式能夠幫助我們做最好的選擇?
這是一個數(shù)學問題,從概率上講,其實我們有能夠算出最好的選擇策略:你應該把前37個公主作為觀察樣本,在前37個人中間,不作任何選擇,只是做一個判斷,大概的高財富應該是多少?在剩下來的63個人中間,一旦超過這個數(shù)值,馬上做出選擇。這樣的選擇是最科學,也是最合理的。
我們生活中的選擇也是一樣。打破“后來”模式的最好方法,就是在進入未知領域的時候,給自己一個不做選擇,觀察的空間和底線,在這個之前,不要做選擇的決定,一旦過了這個底線,就大膽的開始選擇。這就是最好的“選擇”模式。
當面臨選擇時,我們需要先預估預留給自己的時間和空間觀察一些樣本,再進行選擇。
當選擇樣本時,我們一定要深入了解藝術照背后真實的一面,方法有訪談,體驗,線上線下了解。
道不易,法簡易,術常易。職業(yè)發(fā)展中,人的天賦和人的價值觀是道,法是人做事的方法和態(tài)度,(學生時代拼體力,進入社會拼能力,30歲以后拼資源),術是實踐的方法,是人和社會合作的方式和手段,即職業(yè)
一件事情的價值,不取決于你現(xiàn)在判斷的價值,而取決于未來情況中的價值,這就叫做未來價值。不要為一個水杯結束自己的生命,即當前價值,可能是工資,專業(yè),感情,安逸的工作
如果你為失去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會失去群星:沉沒成本即損失成本,如果你為這個成本來追加成本,那么你會頭破血流。
為什么有些人腦子不笨,能力很強,手腳不慢,但一直沒有大的發(fā)展?因為他們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卻沒有真正思考過自己想要什么。所以他們會一直在逃離恐懼,會下意識的進入一些或真或假的機會,在需要堅持的時候放棄。
需要立馬放棄的:沉默成本;需要堅持的,通往目標之路的荊棘
漂泊者很多,他們的共同特征是:精力充沛,夢想遠大,適應能力強和沒有真正的目標。
R-5:
相傳那是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故事。柏拉圖來問老師,什么是愛情?老蘇沒有回答,以一個哲人獨有的狡黠給柏拉圖布置了一個任務,看到那片麥田了么?從里面摘出一顆最大的麥穗。但只能摘一次,而且不能回頭。
柏拉圖第一次走進麥田,他發(fā)現(xiàn)很多很好的麥穗,他摘下了他看到的第一個比較大的麥穗,然后繼續(xù)往前走,卻沮喪地發(fā)現(xiàn)自己越走越失望,前面還有不少更好的,但是他卻不能再摘了。走出麥田,蘇格拉底告訴他,這種選擇叫做后悔。
柏拉圖第二次走進麥田,他依然發(fā)現(xiàn)很多很好的麥穗,但是這一次他吸取教訓-----前面一定有更好的。他一直向前走,直到發(fā)現(xiàn)自己差不多走出了麥田。按照規(guī)則,他回不去了,而他剛剛錯過了最好的麥穗。柏拉圖走出麥田,看到不懷好意的蘇格拉底對他笑。這個老頭子早就知道自己會這么干,他對隨便摘下一個麥穗的柏拉圖說,這種選擇叫錯過。
柏拉圖第三次走進麥田,這一次他應該如何選擇呢?
柏拉圖的問題,其實就是我們面臨的選擇的問題。面對職業(yè)、愛情、機會的誘惑,你往往第一次“后悔”,第二次“錯過”,但是你永遠不能后退。如果你既不想后悔,又不想錯過,那么什么樣的心智模式能夠幫助我們做最好的選擇?
把柏拉圖先放一邊,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個故事。
假設你是一個王子,有100位波斯公主遠道而來向你求親。(女性讀者請自覺調(diào)換成你是公主有100位波斯王子求親。同性戀的請自便...) 每一個公主都帶來了一箱彩禮。她們只會與你見一次面,打開他們的箱子,展示她們豐富的彩禮。而你需要馬上回答,是否愿意。否則她們就會離開再也不回來。假設你這個王子是個大財迷,加上波斯公主都蒙著臉,無法分辨。所以你完全不考慮外貌,你只希望收到最多的禮金,這個情況下,你的決策模式是什么樣的?
和蘇格拉底故事類似,如果你一開始就選擇,那么很容易陷入后悔模式,后面的公主也許更有錢呢?如果你一開始就觀察,那么就很容易錯過最好的公主!他們可能再也不回來了!
這是一個數(shù)學問題,從概率上講,其實我們有能夠算出最好的選擇策略:你應該把前37個公主作為觀察樣本,在前37個人中間,不作任何選擇,只是做一個判斷,大概的高財富應該是多少?在剩下來的63個人中間,一旦超過這個數(shù)值,馬上做出選擇。這樣的選擇是最科學,也是最合理的。
我們生活中的選擇也是一樣。打破“后來”模式的最好方法,就是在進入未知領域的時候,給自己一個不做選擇,觀察的空間和底線,在這個之前,不要做選擇的決定,一旦過了這個底線,就大膽的開始選擇。這就是最好的“選擇”模式。
I原文復述
人的一生會面臨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選擇,我們會為早餐吃包子還是油條煩惱,為三天假期去哪里旅行煩惱,為找個對自己好的還是高富帥的煩惱,為該外出闖蕩漂泊還是在家陪伴父母安定一生煩惱……由于時間精力金錢總是有限,當我們面臨這些選擇時,我們只能選擇一個,不得不放棄其他的選擇。當我們草草的選擇其中一個時,很多情況下會悔不當初,哀嘆當初選擇另一條路就好了。如果我們一直不選擇,默默的等待,到頭來會錯過很多。這兩種方式都通往“后來”模式,后來不容許你倒退。打破這種后來模式最好的方式就是給自己預留一個時間和空間的底線,在觀察樣本之后做出最佳的選擇。
不要一開始就確定最終結局,否則你會后悔;也不要等確定結果再行動,否則你會錯過。愛情和工作真正法則:年輕時要一見鐘情很多人(工作),到了年紀要兩情相悅一些人(工作),然后選擇白頭偕老一個人(工作)
A自我分析
大學畢業(yè)之后,我懷著夢想,離開家鄉(xiāng),做一名漂泊者。像大多數(shù)漂泊者一樣,我精力充沛,夢想遠大,適應能力強卻沒有真正的目標。當初出茅廬的我在工作上取得一點小成績時,卻面臨一個人生重大的選擇。選擇愛情還是事業(yè),選擇漂泊還是安定。最終我選擇了繼續(xù)漂泊,選擇逃離恐懼,逃離安定小城的生活,逃離已經(jīng)沒有激情的愛情。直到真正錯過,我才悔不當初,開始自怨自艾,把自己埋在悲傷后悔中,一個人在湖邊看風起云涌,看風平浪靜。直到有一天,我再無法忍受那種孤獨悲傷,離開那個美麗的城市,繼續(xù)漫無目的的漂泊。
現(xiàn)在常常想,因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愛情和事業(yè)哪個是自己的稻穗,胡亂了抓取一個,都會是同一結果:后悔。孤獨悲傷的那段時間,更是為選擇付出更多的代價,把自己沉浸在悲傷后悔里,失去更多。
如果上天再給我一次重來的機會,打住,根本沒有這個機會!我和你能做好的就是下一個選擇,當面臨下一次選擇時,問自己你想要的是什么,不要被現(xiàn)有的專業(yè)、工作、感情、工資等等束縛,不要被每種選擇華麗的表象所迷惑,不要等待,去找到那個通往未來價值的選擇。
活動流程:
R-1“我只和可以結婚的人談戀愛!”
Michalle是我的好朋友,她有一個原則,就是自己的第一個男友應該是自己的丈夫。我告訴她,這樣子的選擇方式只能遇到三種男人:天真到認為可以一見鐘情的小男生,覺得結婚就行的老男人和覺得反正承諾又不上稅的大忽悠。三年過去,她跑過來告訴我說:你完全說對了!我這三年就是遇到了三個和你說的一模一樣的人!唯一不同的只是順序是213而已??!你會算命嗎?
我反問Michalle,如果你是一個公司的老板,你只允許和你簽訂終身合同的人進入你們公司,那你會迎來些什么人?Michalle說,如果那樣,也許只有三種人會來應聘:1.天真懵懂,剛剛畢業(yè),覺得自己會在一家公司干一輩子的員工;2.身心疲憊,希望自己隨便找一家公司干下去的老油條;3.覺得反正先干著,大不了付一點違約金的員工!Michalle 說完恍然大悟,難怪被你說中!
有一個虔誠的基督徒,他每天走進教堂,對他的上帝祈禱:“主啊,我是一個好基督徒,我這一輩子從來沒有做過壞事。我只有一個愿望,希望你讓我中一張彩票吧!”他在世的時候天天這樣祈禱,還是一無所獲。
死后他上到天堂,見到了上帝,于是很生氣的質(zhì)問他:“為什么我這么虔誠的祈禱,你卻從來不肯幫我?”
上帝無奈的說:“我愿意幫你,但你至少先買一張彩票吧?”
請大家閱讀以上片段,說說這段話想表達什么?
R:相傳那是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故事。柏拉圖來問老師,什么是愛情?老蘇沒有回答,以一個哲人獨有的狡黠給柏拉圖布置了一個任務,看到那片麥田了么?從里面摘出一顆最大的麥穗。但只能摘一次,而且不能回頭。
柏拉圖第一次走進麥田,他發(fā)現(xiàn)很多很好的麥穗,他摘下了他看到的第一個比較大的麥穗,然后繼續(xù)往前走,卻沮喪地發(fā)現(xiàn)自己越走越失望,前面還有不少更好的,但是他卻不能再摘了。走出麥田,蘇格拉底告訴他,這種選擇叫做后悔。
柏拉圖第二次走進麥田,他依然發(fā)現(xiàn)很多很好的麥穗,但是這一次他吸取教訓-----前面一定有更好的。他一直向前走,直到發(fā)現(xiàn)自己差不多走出了麥田。按照規(guī)則,他回不去了,而他剛剛錯過了最好的麥穗。柏拉圖走出麥田,看到不懷好意的蘇格拉底對他笑。這個老頭子早就知道自己會這么干,他對隨便摘下一個麥穗的柏拉圖說,這種選擇叫錯過。
柏拉圖第三次走進麥田,這一次他應該如何選擇呢?
假設你是一個王子,有100位波斯公主遠道而來向你求親。(女性讀者請自覺調(diào)換成你是公主有100位波斯王子求親。同性戀的請自便...)
每一個公主都帶來了一箱彩禮。她們只會與你見一次面,打開他們的箱子,展示她們豐富的彩禮。而你需要馬上回答,是否愿意。否則她們就會離開再也不回來。假設你這個王子是個大財迷,加上波斯公主都蒙著臉,無法分辨。所以你完全不考慮外貌,你只希望收到最多的禮金,這個情況下,你的決策模式是什么樣的?
答案:和蘇格拉底故事類似,如果你一開始就選擇,那么很容易陷入后悔模式,后面的公主也許更有錢呢?如果你一開始就觀察,那么就很容易錯過最好的公主!他們可能再也不回來了!
這是一個數(shù)學問題,從概率上講,其實我們有能夠算出最好的選擇策略:你應該把前37個公主作為觀察樣本,在前37個人中間,不作任何選擇,只是做一個判斷,大概的高財富應該是多少?在剩下來的63個人中間,一旦超過這個數(shù)值,馬上做出選擇。這樣的選擇是最科學,也是最合理的。
Q-4運用這個方法:我們?nèi)绾螌ふ易约旱慕K生伴侶?
方法:年輕時要一見鐘情很多人,到了年紀要兩情相悅一些人,然后選擇白頭偕老一個人
Q-5:當我們尋找具體工作時,你最看重什么?你會在乎專業(yè)匹配度和工資多少嗎?
當我們面臨選擇時,只有明確自己想要什么,未來的價值,才能做出最好的選擇。平臺、資源、眼界、機會、好老板、 失敗的經(jīng)驗 ,這些都是未來會升值的潛力生命股票。年輕的時候,即使犧牲點別的什么立即可得的利益,也要購買這些東西,他們會在未來的時間里面,增值百倍。
Q-6:想象你今天晚上經(jīng)過電影院,你決定進去花50元隨便看一場電影。剛坐下來15分鐘,你就發(fā)現(xiàn)這部電影無聊透頂,周圍的人不是打呼嚕就是在二人世界,你確定繼續(xù)看下去對你毫無價值?,F(xiàn)在請你做一個決定:
你是會繼續(xù)看完,還是會馬上離開?
答案:從經(jīng)濟學的角度來說,如果你已經(jīng)確定電影毫無價值,最明智的選擇就是馬上離開。因為當你進入電影院的瞬間,50元已經(jīng)損失了(沉沒成本)。至于你坐下來15分鐘以后,如果你選擇離開,還可以節(jié)省一個半小時;如果你繼續(xù)坐下來,你會繼續(xù)浪費接下來的一個半小時,這個叫做追加成本。
沉沒成本其實就是已經(jīng)損失的成本,為了這個損失而追加成本,最后只會頭破血流。沉沒成本會干擾我們的選擇。
回想一下自己有沒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
R-7:有這么一個人,走進我的咨詢室。他四十多歲了,還沒有結婚,穿著一身過于筆挺的西服,請教我關于職業(yè)發(fā)展的問題,我們暫且稱他為L。我問他為什么還沒有考慮成家?他說他還在忙事業(yè)。于是我們開始聊他的事業(yè)。他的問題是:為什么我這么努力,尋找一切機會,事業(yè)卻一直沒有成功呢?我們花了一段時間聽完他的故事,為了讓大家更加清楚,我列出他的工作年表:
在西北偏遠地區(qū)當中學老師。
不甘心一輩子這樣,去西安外院學習英語,成為英語導游。
覺得北京好賺錢,來到北京當導游。
導游太不穩(wěn)定,進入培訓機構做教務,收入3K。
家人希望自己在身邊,回到甘肅。
不甘寂寞,再次出來,到揚州當老師。
覺得當老師沒有前途,去深圳當銷售,后來又回來北京做銷售。
年紀這么大,不想替別人打工,應邀回深圳創(chuàng)業(yè)。
我請L把每一次的轉換理由劃出來,變成這樣:
不甘心一輩子這樣
好賺錢
不穩(wěn)定
在家人身邊
不甘寂寞
沒前途
不想替別人打工
Q-7:大家覺得這段想表達什么?
A-7:這個人40歲了還沒有大的發(fā)展,因為他只知道什么是自己不想要的,卻沒有思考過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所以一直在漂泊。最好選擇的前提是明確選擇的目的,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