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風言鋒語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朋友讓我們一起跑步,沒時間;朋友讓我們一起讀書,沒時間;朋友讓我們一起寫作,沒時間!
時間都去哪了?
我們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有工作,大時間沒有,小時間都蹭沒了。
一大早,眼睛還沒睜開,先摸出手機,一覽天下大事,回過神才發現,哎呀!再不起床就要遲到了;埋頭工作時,來了一條微信,回復后順手刷朋友圈,看到朋友出國了趕緊列購物清單,就這么妥妥地耽誤了工作。
數據顯示,普通人平均每天看手機的次數達到150次,按照每天16小時的清醒時間計算,即每6.4分鐘就要滑動屏幕看一眼手機。
時間被切碎、注意力被打斷、工作和生活被干擾,有人說,碎片化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和習慣,它偷走寶貴的時間、珍貴的專注力以及深入思考的能力。
與其抱怨和批判,不如去get碎片化生存技能。《習慣的力量》一書認為:很多人沒時間堅持健身、閱讀和寫作,并不是他們不知道這對自己好,而是沒有一個明確的暗示,讓他們意識到做完這件事棒極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1.找一件工作之外的事用碎片化時間去做
比如我喜歡寫作,我就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碎片化時間,如上下班坐車時間、吃飯排隊時間、約會等人時間、甚至是坐在馬桶蓋上的潔樂時間,洗漱、收拾衛生、準備飯菜時間,查看各個寫作類公眾號和書籍,聽網絡、音頻課程。get各種技能,及時收藏有用信息,購買寫作書和網絡課程等。
2.堅持成為習慣,體驗成就帶來的快樂
網絡作家唐家三少,日更8000-10000字,就是老婆生孩子他在醫院等候的時候,依然拿出電腦更文,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碎片化時間,完成自己的目標。
唐家三少用他碎片化時間養成的習慣,寫作一年可以賺一個億,想想都開心。
就如采銅在《精進》一書中說:保持一項愛好,讓它在時間的深度和長度中慢慢生長,可能會得到始料未及的成就。
3.累積碎片化時間,成為領域專家
假如每天抽出3小時,一年就有1000個小時。按照1萬個小時理論推算,利用好每天的3小時碎片化時間,堅持10年,就能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
我想,我們沒有能力改變世界,卻可以改變自己,讓自己通過碎片化時間的利用,養成利于自己未來生存發展的某種習慣,使自己成為某領域的專家,讓自己在這個喧囂的世界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永遠不要等待,不要去想等自己達到一個生命實力的時候再去爭取某些東西,做某件想做的事,機會稍縱即逝,抓住眼前能抓住的,利用好自己的碎片化時間,你會擁有一個更加燦爛的未來。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