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每個人都會問自己也會問別人的問題。
曾看到過這樣一種說法,幸福就是:你沒有包子吃,我有包子吃。。。還有人說如果中大獎了,就會天天幸福,又有研究顯示,長期觀察美國中大獎的人在一段時間后,他們幾乎又回到了原來的生活狀態,甚至比以前的生活狀態更不好。我常常看到這個消息時,忍不住痛心疾首又捶胸頓足一翻,如果是我中大獎,我肯定不會回到從前,我一定會自律而且尋找生活的意義,現在因為遠遠達不到財務自由所以生活沒有意義。。。
昨天上積極心理學時,老師給出二個公式:
幸福=基因(50%)+生活環境(10%)+主動行為(40%)
O,原來幸福是這樣組成的,細想好像是這么回事,現在我知道為什么我的幸福感不強了,基因嘛,我天生的基因里感受到快樂、幸福的能力可能低于平均水平,也難怪,我常常都沒有感受到幸福。要想成為一個幸福的人,在這方面唯一能做的就是接納自己。
生活環境對我們平時感受到的好像占很大一部分啊,比如收入、住所、學歷、婚姻,這些事常常讓我們感到痛苦,因為和周圍人比較,我們常常陷入不快樂甚至焦慮中,可居然這些事情才占到幸福里的10%,比例這么低也很好的解釋了出家人的幸福指數也可能很高的原因。也解釋了一個富二代的幸福指數并不一定會比一般常人高。
最后一個主動行為主要包括感恩、行善、樂觀、創造意義、適當挑戰等。如果經常實施這些行為,利于對抗幸福適應,是需要我們重點培養的。現在想來,我常混的一些群里,有人說每天記錄感恩的3件事會提升幸福感,當時我覺得一天哪有這么多事可感恩啊,再說也都是些芝麻大的事,并不值得記錄啊,原來記錄的原理來自這里~
好了,幸福的真諦你已經知道了,剩下的就是好好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