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有時候
我會相信一切有盡頭,
相聚離開都有時候,
沒有什么會永垂不朽。
? ? ? ? ?----王菲 《紅豆》
離別這個話題,從古至今都沒有停歇過,沒有衰減過。
佛說,人生八苦中,有一味是“愛別離”。雖然我的生命才走到第28個年頭,但別離之苦,我也嘗過若許。
我是個尤其害怕別離的人。父親在我7歲時,和母親離婚,消失里十幾年,直至他的母親----我的奶奶臨終前說對我們孤兒寡母愧疚,他才聯系了我,偶爾說句照顧好自己。7歲前,我和父親親密到形影不離,對嚴厲的母親躲得遠遠的,突然間,一個至親之人人間蒸發十幾年,我的愛就失去了歸屬,空蕩蕩的,沒人可以依賴。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那么一定對父親有怨恨,其實不然,在成人之前,在剛失去他的幾年里,心里只有想念、渴望與失望,對母親倒是有怨恨,為什么會這樣。多年后自己走入到心理咨詢行業,和咨詢師工作了2年后,突然意識到我對母親的怨恨多么不公平,勇敢并痛苦得面對了父親的愛已經不在的現實,殘酷的現實,我曾經多么不能接受我不被愛,因為“被愛”和“我是好的”捆綁在一起,失去愛的時候,好像失去了自己。幸運的是,我終于可以接受我不再被父親愛,他愛的是他和第二任妻子的兒子,這不等于我不好我不優秀,因為還有別人愛著我,比如我的母親和我的男友。我和母親的關系也變得融洽很多。
雖然接受了愛的離開,但還有努力要做。比如,因為失去愛的痛苦是巨大的,所以我會和人保持距離,不建立親密關系就不用怕失去的苦,我會待人友善,但難以深交;我會心心念念為別人著想,但不太會表達出來;我是個慢熱的人,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覺得安全;我更喜歡獨處,一個人的時光和空間偶爾落寞但是自在。我學著放松一點,學著求助(依賴)而不是硬抗,學著面對離別并體驗它,而不是落荒而逃。
最近看著年事漸高的母親,想到死亡。自己的工作中,也會遇到有喪失親人或想要自殺的人。一個更巨大的離別來到我面前,我帶著恐懼和焦慮看著它,我告訴自己,這是一條更長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