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膩了的一句話,“讀了很多書,也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可還是過不好自己的生活。”也許反復會問到自己的,都是同樣的原因,所以所謂的聽膩的,不光是話,還有過膩的生活。
? ?正是反復的生活不是自己喜歡的方式,又無力改變,只能妥協的過著,才會膩著了,人多半會沉溺在自己夢想的生活中的,不但不膩,還不想出來。
? ?有多少人能過上自己理想的生活呢?應該有很少,理想的東西都是一種追求,是精神層面的,不需要在現實中達到,只有那樣,才有那份神秘的境地,人們都是希望自己的精神追求永遠都被那塊神秘的境地籠罩著的,想去達到又不知道能不能達到,反正就是想去達到,并且堅信一定能達到,那是信念,執著的理由。
? ?我會覺著自己的生活不是自己滿意的,因為離理想的差太多,繼續的狀態已經不是不懈努力達到理想化的斗志強烈的我了,反而是灰心,抱怨自己的不才,再努力已是白費的狀態,半途而廢的境地了。而且現在的生活認知也只是用金錢,貧窮和富有來憑據的了,有錢就是富有,能夠滿足自己所有的需求,收獲榮譽,尊嚴,自尊心,沒錢就會貧窮,就一無所有,唯有的更是自甘墮落,也許不光是現階段的我,可能有很多年輕人,亦如此,之所以這樣,造成的原因多半是相同的:現實的壓力,世俗的偏見,有錢富有階層的鄙視等等。
? 現狀就是現狀,目前就是不可改變的狀況,我需要的鼓勵是生活的質量,人生的意義不光是金錢,榮譽那么簡單的,確實如此,自古以來,富有的人不計其數,可能有誰知道呢?歷史不分辨這些,歷史什么也不分辨,都說歷史是一條河,你污染我,我凈化你,流走你,不斷重復,所以讓人記著,要有貢獻和意義。所以生活的目的來了,怎么過都能過,富可敵國也可能被充耳不聞,尊嚴啊榮譽啊該沖走還是一股腦兒沖走,窮困潦倒大義凜然的也是沖走,可家喻戶曉的名聲就是不會消失,所以吧,個人的自我價值能實現,就好了,實現到什么份兒上,就看個人的能力了,那對待生活也就只能該怎樣就怎樣了,踏上了生活大道,就走下去吧,不要半途而廢,即使走到了半途,突然懷疑天懷疑地懷疑宇宙萬物,也要堅持走下去,不要報廢之前的人生,度過了就有存在的價值,能堅持全程走完一段路也是實現了人生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