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男孩來說,從未真正長大,只是玩具越來越大。
明天就是雙十一了,不是為了買玩具,但也要提前上網耍一耍。無意間,今天網上的一句話讓自己陷入沉思—We never really grow up, we just learn how to act in public.
親愛的鐵粉們,你們贊同嗎?
曾經,
青春年少,我們敏感,我們偏執,我們頑固到底地故作堅強;
我們堅信自己與眾不同,我們堅信世界會因我而改變;
我們追逐于頹廢的快樂,我們也陶醉于寂寞的美麗。
曾經,
就在那一瞬間,我們都以為自己長大了。
曾經,
又在另一剎那,我們又覺得自己成了幼稚的孩子。
我們到底怎么了?
上周末晚上,看《朗讀者》時候,記得董卿脫口而出的一句話讓自己為之一動:我們從來沒有長大,但我們從來沒有停止成長。
我知道這句話原創出自英國科幻小說家—阿瑟·克拉克之口,但卻被董卿引用的恰到好處,很是應景。
董卿的微笑親切而隨意,就好像自家的大姐姐,坐在面前,對你娓娓道來。而她引用的話,與自己今天看到的話,總覺得有點相似又有點大相徑庭。
長大,到底是成長到某個階段的一個點,就像爬山攀登到山頂的一覽眾山小,還是一個無止境的過程,就像永遠到達不了的遠方和地平線?長大到底是一種名副其實的描述,還是內心幼稚而外表假裝的成熟?
我們浪費掉了太多的青春,那是一段如此自以為是、又如此狼狽不堪的青春歲月,有歡笑,也有淚水;有朝氣,也有頹廢;有甜蜜,也有荒唐;有自信,也有迷茫。
之前我們誓要與太陽肩并肩,我們要改變世界,最后發現,我們不是內褲外穿的超人,很多時候只要我們不被世界改變就不錯了。
那時候,我們內心倔強的像一頭驢,發憤圖強要成為高富帥,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最后發現,美女配挫男,帥哥配丑女,竟然赤裸裸的成為社會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我們曾以為只要勇往直前,就可以前途無限和“錢”途無限,最后慢慢覺醒,其實我們已經不再年輕,我們前途或許也不再是無限的,其實它又何曾是無限的?所以,終有一天,我們發現,長大的含義除了欲望,還有勇氣、責任、堅強,接受現實以及某種必須的犧牲。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犧牲都是那么的偉大,也并不是所有的愛和必須的犧牲就可以成為驗證長大的代名詞。
突然想起之前看過的一首德語詩—《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作者是默片時代喜劇天才查理·卓別林,詩歌創作于他70歲生日當天。
當我真正開始開始愛自己,我知道任何發生在我身邊的事情,都是對我成長的邀請;
我明白,我一直都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發生的一切都恰如其分。
有了這樣的認知,我們的內心也許更容易平靜。所以,我們不求長大與否,不求是否假裝,我們只求懂得愛自己,愛他人;我們只求以感恩的心,活在當下;我們只求充實地在人生路上揮灑,我們只求從不停止成長的腳步。
其實我們從未長大,在生活面前,我們還都是孩子,都是正在不停成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