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晚飯后,出來散散步。隨意走在人行道上,看看街景,看看街兩旁的小店,有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小超市,有架著一個油鍋一個瀝油架的油炸小吃,還有放著兩三張小方桌的燒烤小店,還有架一張小桌打牌的爺爺奶奶們……這樣,人行道被占了一大半,剩下的一小半還間隔著種了行道樹。
? ? ? ? 慢慢走著看著繞著道,對面蹦跳來一個小男孩,大概五六歲吧。剛繞過一棵行道樹,突然絆了一下,叭的一聲趴在地上。我剛想扶一下,問一聲,結果看到他非常麻利的一下子爬起來,繼續往前走了。我看看前后左右,好像沒人跟著這孩子,前面也沒人等他,旁邊也沒有人注意他。我真想笑啊,肯定就是他一個人了,但是他的家一定就在附近,他一定很快就到家了。
? ? ? ? 我不知道他回到家會不會找媽媽哭訴。但是我看到邊上沒有親人的時候他一點都不哭,一點都沒把摔跤當回事,叭的一聲摔疼了都沒一點事。說不定他還覺得挺丟人的,走得好好的摔跤了,別人看到會笑話的,所以一骨碌麻溜的就爬起來了。
? ? ? ? 所以,真的挺好笑啊,孩子們真是可愛呀,孩子們也愛面子呀!為了面子,他忍著疼,忍著沒人關心的委屈,匆匆地離開那個讓他丟丑的地方,匆匆地離開他自以為的嘲笑的目光。
? ? ? 我在想他回到家就哭,一哭就引來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趕緊詢問,怎么了,感緊問哪里摔疼了,趕緊給看哪里摔破了,趕緊給揉揉,趕緊給拿紅藥水抹抹,趕緊埋怨起樹埋怨起地來……就這樣小孩子越來越委屈,本來都不知道哪里痛了,被一抹一揉的越來越痛,越來越委屈,跟著爺爺奶奶的埋怨也就怨恨起樹怨恨起地來……
? ? ? ? 所以呢,小孩子在沒有最親的人在身邊時,他能承受很多,疼痛、委屈,他不會和陌生人去撒嬌,不會自己對樹對地等外界發脾氣。有時正是大人們太多的關注才讓他關注起自己來,而大人們太多的把他當成弱者,讓他也認為自己需要保護需要出氣需要你寵他。久而久之,當他把這些當成習慣,而你認為他長大了不再寵他不再關注他的時候,他就受不了了。
? ? ? ? 所以大人給孩子的關注應該是默默的,不能讓他發現的。你關注他的情緒、關注他的習慣、關注他的脾氣性格,但是你隨他有情緒,隨他發脾氣,隨他去折騰,你只不讓他發生危險,你只微笑著引導他,他自有他的分寸。
? ? ? ? 如那個摔倒的小孩子,他回到家一哭,家人來看看,看到他平平安安,那就淡然一點,散開吧,別圍著他把他當中心。只要有一個人安慰,也是笑笑地說沒關系就行,破了的話抹點紅藥水,告訴他是消炎的,一下就好了。以后繞開樹,繞開花欄走,如果又絆了摔破了,自己抹點紅藥水就不疼了。他看著淡定的家人,也會淡定下來,認為這是小事,沒什么大不了的,自然也就沒委屈了。
? ? ? ? 總之,你越把他看得重,他就越認為自己不得了;你越認為他還小,他就越做不懂事的給你看;你越寵他,他越是什么都得滿足;你越什么都給他安排好,他越是自己什么都不做……
? ? ? ? 所以,把孩子當做獨立的個體,如他所是。他該經歷的都讓他自己去經歷,不要嫌他慢,不要嫌他臟,不要嫌他煩,不要怕他不會做……給他慢的權利,給他摔的體驗,給他想哭的發泄,給他動手的機會……他便會不依賴,他便會承擔責任,他便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便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 ? ? ?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沒幾個家長能做到看著孩子舀不起飯而袖手旁觀。慢慢修煉,修煉好自己,才能鍛煉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