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從什么時候開始,很討厭的形式就是送禮。個人覺得既然送禮,都帶走目的性。我印象是童年很小的時候大人之間就有這層銜接吧。
但,有一次送禮的印象至今記憶猶新。在我大學畢業的哪一年,老爸給干舅舅送了兩千元。送禮的目的是為他姑娘在市級單位內找個好點的公司實習,順便以后能把戶口落那兒。有期望必會有失望,你送走的是禮,人家也有不給辦成事的道理,所以最終干舅沒能給落實。至今老爸回憶起來依然是滿滿的抱怨。當時干舅在市政府就業分配辦做主任級別吧,按說這點小事辦起來不是很棘手,可最終卻是失望。我和老爸幾次三番的買禮物登門造訪過,舅媽舅舅很熱心的招待過,可事最終失望而歸,我們也感覺是在意外之內,幫助你是情分,不幫是他人本分。但老爸拿錢從他手里遞給舅舅時,舅沒有任何推辭,滿心歡喜的答應這點忙一點要幫的。老爸也說了,這點錢不算多,我們點心意,你給外甥女辦事活動人際關系走動走動啊。就這樣禮送走了。
我也是從那時起,心里很討厭很討厭給他人送禮的。個人覺得既然能找他人幫助,也是說的上,能幫的上的關系,禮不再大小。有的關系也不是你送送禮就能給辦的。有的關系就是你不出手送禮請客,他人照樣能把事給辦了,所以送禮請客成了如今各行各業追求人脈的關鍵銜接。有些事送禮能解決,請客次次飯也就辦成了。畢竟當今形式是關系借關系,在酒桌拉拉關系好不好,就看你喝多少,關系好一口悶,關系差皿一皿。我不喝酒,所以這只是聽說而已哈!
這個月做的最大事就是送禮了。給丫頭班主任一套護膚品。去年冬天送一條圍巾哈。雖說以自己討厭的形式出現在自己身上,但的的確確是出于本心想送,也帶有自己的攻利性目的,就為孩子在學校班主任多多費心多照顧,孩子上半月生病了,多提醒孩子喝水,吃藥。
從自己本意來講,為了答謝班主任老師這幾年對姑娘的辛苦栽培與老師的無私負責任。雖說自己目的不夠純潔,但內心這種禮送的欣喜,像對待老朋友一樣感恩這位好友的辛苦付出地心情不可磨滅。也許老師不在乎你這點小禮物,但以老師需求方式贈與她,彼此都很愉悅!班主任老師皮膚春天顯得很干,也有暗斑,送一套適合她的護膚品,何樂而不為!
有時你不擅長的送禮物,卻成了你享受這份送禮的美好感覺。你還告訴自己,有些禮該送還得送,做到真實尊重自己感覺就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