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為更好發揮修志以存史、育人、資政之功能,方志工作者務必堅持創新發展。本文立足于對2014年版《黎里鎮志》編撰過程的回顧,建基于對該志書《老街》卷思想內容的分析,重點論述了如何遵循發展之道,服務歷史文化名鎮的創建,抓住關鍵,本著可持續發展、人本主義、辯證思維等正確理念,努力編撰一部好的志書,以不辜負黨和人民賦予的“修志問道,以啟未來”光榮使命。文章兼顧介紹了《黎里鎮志》總撰新思路的確立過程。
【關鍵詞】
? 創新發展? 服務創建? 修志問道
【正文】
在第五次全國地方志工作會議上,國家領導人明確指出,地方志是傳承中華文明、發掘歷史智慧的重要載體,為更好地實現編修志書以存史、育人、資政的宏大目標,方志工作者務必堅持創新發展觀?;仡?014年版《黎里鎮志》的編撰過程,深感:以不襲陳式、創新開拓精神設計總撰思路,這是編修一部好志書的一招先手棋;更應將創新發展觀念落實到修志工作全程、體現于志書文本全貌、貫穿至方志誕世始終,方有遂愿“修志問道,以啟未來”的幾許可能。本文擬以介紹《黎里鎮志》總撰思路的確立為引子,重點就如何以創新發展觀指導《黎里鎮志》《老街》卷的編撰,談些膚淺的體會。
一、引子:改變定式思維,確定總撰新思路
唐·皇甫《渝業》在論及文學創作應如何發揚創新精神、突破固有模式時,著了“體無常軌,言無常宗,物無常用,景無常取”之極具概括力的十六字,讀之,有所啟迪:凡為文者,當力創裁體的新規范、設語的新藍本、狀物的新格式、取景的新角度。盡管二輪修志之濫觴,我們并未將《渝業》“體無常軌”四字論述引為新編《黎里鎮志》謀篇布局的圭臬,可還顧既往,尤其是在吳江、蘇州兩級方志辦公室專家領導數度親蒞,作出更為明確直觀、更具針對性的指導后,頓覺在如何編修一部令人耳目一新鎮志的大格局、總思路上,獲致了開新創格的良多裨益。
自2006年10月啟動二輪修志工程,至2014年7月新版《黎里鎮志》付梓面世,圍繞著前志已有、如何續修的問題,展開多次討論,編撰總思路的確定,是一個不斷摸索、不斷完善、不斷創新的過程:此言誠不謬也!
清嘉慶《黎里志》、光緒《黎里續志》和1991年版《黎里鎮志》,樹起了黎里修志史上的三座標碑,它們皆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分階段地、各具特色地記述了黎里鎮千余年發展變化的史實。但,由于受時代局限、筆者資料掌握有限等多種因素的制約,三部前志也確實或多或少地存在諸如覆蓋面不廣、部分重要史實遺漏和內容較為簡單等弊憾,這給新修《黎里鎮志》帶來一些無法回避的矛盾和困惑。
直面現狀,修志者首先達成志述目標與起止時限的共識:確定《黎里鎮續志》為新志書名,記述年限自1989年至2006年10月。其后,在編撰思路的確立方面,曾作反復考慮:2008年4月,對已經掌握的大量史料加以主次抉擇,建基于前志主體內容,提出續修與補漏相結合的二輪修志工作方法,即以續修為主,在卷后補載前志所遺漏的史實;2011年,在志書各卷基本成文的基礎上,確定新的寫作思路:仍以續修為主,將卷后補載的寫法變易為“交錯銜接”追溯前志,起始年限不定。續修——補載——追溯,“三部曲”式修志思路體現了修志者不僅明確續修是主要任務,也有補記前志史漏的責任擔當,一定程度上演繹了由原先的目標單一,到后來的既有目標、也有手段,再到后來的服務于目標實現的手段之由簡單刻板漸趨豐富靈活的創新特色。
2013年1月17日,《黎里鎮志》總撰思路終于迎來重大的創新轉機:特邀編審、蘇州市地方志辦公室副主任陳其弟先生據已撰新志部分初稿,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提出編纂新思路:“以續修為主,在脈絡上追溯前志,在內容上搜集新材,在手法上獨辟蹊徑,形成一本與前志既有時序事件的勾連而內容形式又煥然一新的、完整意義上的《黎里鎮志》?!比w修志人員根據這一編纂思路對各卷進行調整、充實,終至8月14日,受陳其弟先生與吳江區檔案局方志辦公室顧曉紅女士等專家對《黎里鎮志》初稿再予點評的啟發,《黎里鎮志》的編撰總思路補充確定為“上限追溯事物發端,對前志補漏、糾誤,重點記述1989年至2006年10月的史實。北厙記述起始時間為2003年12月并入黎里鎮?!?/p>
檢閱新《黎里鎮志》總纂思路由灼見初萌到最終確立的不凡軌跡,我們深切認識到:不為定式思維所囿,繼承前人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以服務當今為目標,展開創新性的編修思路探索,并力求將創新思維的養分滲透至編撰全程與志書全部,這才是確保修志依循發展軌跡有序推進的正確的修志之道。
【注】圖片來自《黎里鎮志》,如侵聯刪。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