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利用國慶假期,繼去年兩游山西之后,我們開啟了三下山西之旅。去年端午小長假,我們自駕去了綿山,王家大院和平遙古城。綿山自然風光獨特,奇、峻、險、秀兼具,甚是喜歡。十一長假走了朔州的蘆芽山景區,賞秋景,體驗萬年冰洞之冷,嘗試騎騾登山之險,感受上古棧道之巧,實在不錯。今年長假,再游山西,以人文游為主,領略晉地文化。
? ? ? 我們三號出發,第一站太原,目的是晉祠。未來之前,想象中晉祠估計是七宮八廟,屋宇重疊。但實際卻非也。晉祠之美在于建筑,一進門的戲臺名曰水鏡臺,兼具明清之風,在戲臺之下埋設八口對扣的大甕,通過共鳴以達到將聲音傳遞出去的效果;晉祠三寶之一的圣母殿用以供奉唐叔虞之母邑姜后而建,殿內陶人彩繪,一比一還原當時宮庭生活,人物鮮活;該建筑斗拱鋪作,殿內無柱而立,殿外盤龍雕柱;殿前的魚沼飛梁更是設計巧妙,號稱現代立交之鼻祖。晉祠之美在于樹活千年,活三千的柏樹,上千年的槐樹,還有上百年的楊樹,見證著這里所經歷的時代變遷。晉祠之美離不開圣母殿的巧妙建造,魚沼飛梁之精巧設計,難老泉的上天垂青,并稱“晉祠三絕”。晉祠的美也在于它所宣揚的禮義孝真善美。高應元為母捐建的對越坊,傳說紀念柳氏的水母廟承載著人們對孝對善的追求。
? ? ? ? 逛博物院是了解一座城的捷徑,利用下午時間,走馬觀花在山西省博物館參觀。
? ? ? 第二站原計劃是晉中市的榆次古城,在停車場巧遇了一位榆次老戶,在聊天中了解到太谷古城較之榆次古城更有特色,我們便直奔太谷了。太谷古城以鐘鼓樓為中心,樓下城門洞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四個門,每個方向通往一條大街,四街八井,小巷縱橫。街上歷史建筑都以義德隆,誠義信,裕合義這類三字詞命名,倒都體現著商人的經商誠信。貿然走進家建筑略顯歐式風格的院子,里邊一對老夫婦卻很熱情,介紹著太谷,有自豪有贊美,也有惋惜。這個建筑原是晉商票號,前為鋪面后為居住,屬四合院特點。明清時期的太谷票號很是發達,是有名的經濟中心,控制著中國經濟的大半,被稱為“中國的華爾街”。東西街保存比較完好,能看到有票號,藥店舊址,且建筑多為兩層。據說北面為舊縣衙,早已拆除。順小巷走進街內,除了深宅大院,還有小門小戶,從門洞從院墻很好區別,各有特色。古城內有孔祥熙故居,建筑面積六千多平米,幾進大院外加園林景觀,老蔣也曾親臨,抗戰時被日軍征用過,解放后鄧爺爺還曾居住。
? ? ? 太谷出來我們選擇了常家莊園。之前看過王家大院,所以常家莊園抱了陪老爸老媽看看屋子,個把小時便逛出來的想法。但常家這院除了各門各屋,還有園林景致。倒是一下子吸引了我們,尤其符合妞兒上竄下跳的脾性(此處笑聲配合)。賞杏園,遍地杏樹,既有崇儒學,取孔子杏壇開講之義;又原來杏花又名及第花,開于早春二月,正是趕考之時盼及第之義;也有東漢名醫董奉看病不收費患者以杏樹為報,終成杏林醫仙之典故。不得不嘆服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寓意深刻!游獅園,百十只石獅形態各異錯落于園內各處,大的憨小的巧。特別難忘是獅園門口的木雕與磚雕。門頭木雕(下圖)名作三王木雕,雕有獸中之王獅子,鳥中之王鳳凰,花中之王牡丹,牡丹花蕊雕作魚頭,又寓富貴有余,活靈活現,意寓吉祥。門側磚雕(下圖正中)分三層各有寓意,主要體現出重學問,重信義,謙虛高潔的品格。靜園中亭臺樓閣,湖中景,景中湖相得益彰,頗有江南園林的氣質。觀稼閣是園中最高建筑,得有五層,閣頂遠觀,整個車輞村盡收眼底,更何況北邊的大片莊田,難怪取名“觀稼閣”。其他院落倒走馬觀花了。
? ? ? ? 與其他景點的游人如織相比,這幾個地方清靜了許多,不需排隊無需等待,在這樣的長假里甚是難得了。
? ? ? ? 作為行者,嘗盡各地美食是必修課。一入山西,各類面食便是主攻,從撥尖,撥面,到撥爛子,栲栳栳……光名字就把妞兒逗得笑不停。還有一種用面包了樹葉蒸熟蘸當地特制的湯料吃的面食,味道獨特,名字都沒記住。太谷餅在太原便買到開嘗了,到了太谷又嘗了太谷月餅,老式帶餡月餅,五仁餡、玫瑰餡、鹽酥餡。太谷壺棗也成了我們一路邊走邊吃的零食。只可惜忘了為美食留影。行路、觀景、嘗美食,一個都不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