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知道未來我們的世界終究不可能相交,那我為什么還要再繼續如此拼命地喜歡你。
剛剛看到消息“有時候意識到兩個人的未來不會在同一個世界里,所以也只能用這段時間多看看她啊。”如此的理論,是我之前根本無法理解的。
初中和她們打趣說“一切不以結婚為目的的談戀愛都是耍流氓。”,但自己也半真半假,將信將疑地秉承著這種認為,一個人的情感在某種程度上的確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但也恰恰是一種近乎于神圣的存在,如果一個人鼓起勇氣將自己的這種最脆弱,最真摯的東西表達出來的時候,也就相當于把可以對他致命的東西給予了你,任你踐踏,任你蹂躪,任你毀壞,同時也任你珍視,任你呵護。
對我自己而言,這種東西從初中那事結束以后就再也不打算將它雙手捧出,細細審視,中考非常中二地證明了一下自己,高中就慢慢地也就開始混,開始任由自己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其實并不是沒感覺到老媽苦笑著對我說“閨女,別打游戲了”時候的無奈,并不是沒有感覺到在附中這個鬼地方的壓力,也并不是沒有感覺到自己就此慢慢墜落,漸漸迷失。但這又能怎樣呢?反正我如果不認真的話也就不會感覺到想之前那樣的折磨吧。。。。
其實說真的,這個年齡段的未來,怎么可能重合?就算你故意設計,苦苦經營,最后也終究會被無數種未知的可能性打成一地碎片,最后還會被人說“學生時代的戀愛是不靠譜的”,然后看著自己之前認認真真付出的所有,大罵自己一句“傻逼”,然后融入社會,開始尋找真正與自己相稱,可以共同攜手走完一生的人,這個人啊,功利點說,可能并不是你最愛的,甚至到最后你們之間只靠默契死命地維持著,你開始懷念之前的那個人,開始關心他過的怎么樣,工作好不好。但無論如何,最后你還是會對自己的孩子或者親朋好友苦口婆心地說一句“學生時代的戀愛是不靠譜的。”
以上,是我之前自認為近乎完美的邏輯體系,不付出,不接受,不追求,自然不會失望沮喪甚至心生恨意,當然也十分嚴謹地遵守著,不去為知道不會有好結局的事情付出情感,以為這樣就是認真,以為這樣就是負責。
結果,開頭提到的那個消息扇了我一個倍兒疼的大耳光,同志,你這是自私啊!
哦?
哈哈,想想的確也是,負責?把自己的情感掩藏起來就是負責了?誰都不告訴,自己意淫就是認真了?快別逼逼了。于是就這樣被那短短的幾句話逼到一個小小的角落里,雖然不想那么官方和假惺惺,不過他確實以一種完全不做作,十分真實的姿態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上,散發出的耀眼光芒照在我維護了許久的黑暗理論上。
如果以后有一天,發現自己并沒有為自己喜歡的人奮斗過,付出過,甚至連初中時候的自己都不如,失去勇氣,失去魄力,然后渾渾噩噩,終此一生,何等頹唐。這么看,倒不如壯烈地拼上一把,任性也好,隨意也罷,我就這樣,雙手捧出我最珍貴,掩藏許久的東西,任你踐踏,任你蹂躪,任你毀壞,哈?你想珍視,這樣啊……那我,還真是十分幸運的一個人啊。
十六十七的花季,為了你,我愿意拼勁全力,如火焰燃燒般綻放。就算最后,只能苦笑著看一地難辨的塵土。